此外,年內已有4家機構“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牌照經過主動申請後注銷,分別是山西金虎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安徽皖墾商務投資服務有限公司、上海大千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和中網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指出,2021年不斷有預付卡牌照被注銷。在“斷直連”“備付金集中交存”等監管政策的影響下,經營預付卡業務的機構面臨著生存危機。原因有三:一是部分原本依附於備付金挪用生息的機構失去了套利空間,監管收緊後面臨盈利模式的重構;二是伴隨著商業機構和零售消費的數字化轉型,原本主打線下的預付卡業務亦站在了轉型路口,無法跟上時代變化的機構或選擇主動退出;三是僅少部分預付卡經營機構擁有全國經營資質,大部分只擁有地區經營資質,展業範圍受限。
依據央行披露信息,截至目前,有43張支付牌照被注銷,被注銷牌照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因存在《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工作的通知》(銀發〔2015〕358號)第六條規定的不予續展情形或未提交續展申請;第二類因不符合《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10〕第2號)等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管制度規定;第三類是被注銷、主動申請注銷;第四類主要涉及業務合併。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胥莉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導致持牌中小支付機構難以為繼的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傳統持牌中小支付機構的業務單一,主要還是傳統收單業務為主,在場景端缺乏場景拓展能力,依賴於與聚合服務商合作拓展業務。在賬戶端過度依賴銀行,僅僅是做好外包商角色。在聚合服務商和銀行中尋找生存空間。第二,在強監管下,原有的灰色空間被大大壓縮,正規的支付收入有限,隨著穿透式監管的不斷深化,傳統持牌中小支付機構難以為繼。第三,傳統持牌支付機構在金融科技的投入不足,很難適應強監管下的業務轉型。
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當前,支付行業正處於數字化服務2.0階段的變革之中,一部分支付機構受制於牌照限制、業務範圍限制等因素影響,盈利能力下降比較快,加上持續的強監管造成的合規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會加大經營壓力,進而出現退出或被摘牌的情況,未來這一情況將加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