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科學認識新發展格局的基本內涵和邏輯體系
http://www.CRNTT.com   2022-01-08 09:00:36


 
  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戰略方向。國民經濟可以分為供給和需求兩個基本方面,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經濟改革和管理是從供給側入手還是從需求側入手,應以經濟發展的矛盾運動要求為根據。當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迫切需要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要充分認識到,暢通經濟循環最主要的任務是供給側有效暢通,有效供給能力強可以穿透循環堵點、消除瓶頸制約。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繼續完成“三去一降一補”的重要任務,全面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提升創新能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增強供給體系的韌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係,實現經濟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

  堅持擴大內需是戰略基點。縱觀世界各國,大國經濟一般都是內需主導型經濟。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投資是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擴大再生產、促進技術進步的重要途徑。在工業化方面,新型工業化不斷深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蘊含巨大投資潛力。在城鎮化方面,我國戶籍城鎮化率還不高,仍有較大上升空間。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保持我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是主攻方向。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我國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比如,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國,但“缺芯少魂”局面依舊;人工智能產業雖然走在前列,但“地基”仍比較薄弱。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是邁向科技強國的必經之路。科技自立自強就是要減少對國外技術尤其是關鍵核心技術的依賴,要集中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推進原始創新、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形成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研發高地。

  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是中心任務。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是構建我國現代產業體系的底板工程,是影響和決定產業發展質量、產業鏈控制力和競爭力的根本保障。產業鏈現代化實質是用當代科學技術和先進產業組織方式來武裝、改造傳統的產業鏈,推動產業發展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使產業鏈具備高端鏈接能力、自主可控能力和領先於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水平。目前,在全球半導體、生物醫藥等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分工格局中,美國處於領導地位,日本等國家在其中關鍵環節處於優勢地位,我國主要從事生產製造等環節。我國迫切需要加強產業基礎能力建設,加快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建立共性技術平台,發揮協同聯動作用,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不斷提升科技支撐能力。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處理好三大關係。要處理好供給和需求的關係,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要處理好開放和自主的關係,既要以我為主,充分發揮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又要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要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係,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發展和安全要同時發力,才能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落到實處。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榮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