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4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來到鄉村夜校,年輕婦女可以學做花樣饅頭,年紀略大的可以學做月嫂,男的可接受培訓並考取電焊等機械類技能證書,進街道工廠當工人……山東青島膠州市通過遍布全市鄉村的75所夜校,培訓了2.1萬名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
青島市能夠如此精准提供公共就業服務,源於其以問題為導向的準確施策。“招工難與就業難並存,培訓針對性與市場需求匹配性欠佳,產業轉型升級亟需勞動者技能提升,這是技能培訓市場供需的三對主要矛盾。”青島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職業培訓部副部長王同山說,“要破解這些矛盾,就要針對問題,提供精准的公共就業服務,讓服務直抵供需‘痛點’。”
破解“兩個錯配”
“招工難和就業難並存,有薪酬、觀念等多個原因,但缺乏技能是一個重要因素,這就要靠培訓服務來彌補。”王同山告訴記者,青島的培訓機制是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政府補貼性職業培訓主要發揮市場引導和“兜底”作用。“政府‘兜底’主要包括五類人員:貧困家庭子女、高校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鄉登記失業人員。”
膠州的鄉村夜校培訓,就是針對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的精准施策。“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農活越來越少,村民們想找份工作的想法越來越強烈,然而缺技術、想學沒時間、培訓費貴等難題成了‘攔路虎’。”膠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祝春雷告訴記者,針對這些難題,市裡打造了鄉村夜校,將市直部門業務專家、鎮街幹部、站所負責人等納入師資庫,對接培訓機構,儲備了700餘名師資力量、23家培訓機構。同時,根據村民實際需求改進課程,更注重於實踐,讓村民實現了坐在家門口就業技能免費學,目前已累計開課1200餘次,有1571人獲得了各類技能證書。
“鄉村夜校幫助我們解決了招工難問題。”青島華康塑料包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孟憲鑫告訴記者,公司一期工程已開始投產運營,技術工人出現緊缺,鋪集鎮鄉村夜校便組織周邊4個村莊的200餘名學員,定向為華康公司培訓了大量技術工人。“目前,已有100餘人培訓合格上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