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6日電/據人民網報道,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辦公、共享雨傘、共享按摩椅……共享經濟的發展,便利了居民生活,也提高了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
不過,最近消費者發現,各大共享經濟品牌相繼調價,不少“共享”消費正在變貴。漲價背後有哪些原因?如何促進共享經濟長期健康發展?本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租兩回充電寶的錢,可以買個新的了”
共享單車是中國共享經濟的代表性業態,不少消費者已形成了穩定的消費習慣。
在國內各大城市,共享單車運營規模十分可觀。以北京市為例,據有關部門統計,2022年上半年,北京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規模達99.51萬輛,累計騎行量4.18億人次,日均騎行量231.17萬人次,同比增長14.52%。車輛平均周轉率為2.92次/車,同比提升24.52%。各企業積極響應屬地政府秩序管理需求,日均投入運維力量1474人、碼放13.98萬輛次、調運7.26萬輛次。在廣州市,共享單車車輛日均訂單數量由2019年下半年的102萬人次上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172萬人次,車輛日均周轉率超3.5次/車。
“共享單車是家、公司與地鐵站、公交車站之間最高效的接駁工具,連接著上班族通勤的‘第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家住北京市海澱區、工作單位在西城區的北京市民何一帆說,他幾乎天天要用手機掃單車騎,的確是方便了出行。
出行提速的同時,共享單車使用價格近來有變化。上海白領王瀟2015年起開始騎共享單車,“最初很便宜,大學裡騎一次只需幾角錢,9元的月卡可以隨便騎。參加工作以後,通勤距離拉長,每個月花在共享單車上的錢越來越多,先是漲到十幾元,現在已經漲到幾十元,不比乘公交便宜。”王瀟對共享單車費用上漲感受真切。
今年1月,哈囉出行率先調價,將騎行套餐7天卡漲到15元、30天卡漲到35元。此後,其他品牌的共享單車也陸續調價。記者了解到,目前幾大主流共享單車品牌騎行費用已上漲至7天10-15元左右、30天25-35元左右、90天75-90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