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的科學課更受學生歡迎
“和很多小朋友一樣,我喜歡擲紙飛機玩。我發現一些小夥伴擲紙飛機時,喜歡對著紙飛機機頭呵一口氣,再用盡力量向正前方投擲。呵氣,真能讓紙飛機飛得更遠嗎?”帶著這個疑問,江西蘆溪宣風鎮中心學校學生肖宇曼向科學課老師李學戰請教。
“這個問題很好!飛機飛行與風向和風力,投擲時用力的大小、投擲的角度和高度,飛機的重量和大小都有關系,我們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才能進行比較。”李學戰說。
“那怎麼去控制呢?”
“我幫你們做一個飛機發射器,可以固定發射的方向、角度和高度,其他方面,你自己可以想辦法,如測量、記錄、比較、分析等等。”
李學戰表示,紙飛機發射器的制作被他納入了課後服務的“創客班”內容。“因為是用扣扳機的方式發射,學生覺得好玩,3年級以上的學生都可以制作;到了五年級,就可以嘗試進入研究階段。同一飛機,在室內無風的狀態下,用同一發射器、以同一角度發射,記錄呵氣和不呵氣兩種狀態下飛行距離的遠近,計算出平均距離。”李學戰說,在設計實驗、記錄數據和分析數據過程中,同學們也能領會到對比實驗的科學方法。“當然,這個只供有興趣的學生去研究,還沒有進課程。”
記者注意到,《意見》一方面提出發揮學校和科研機構科教資源豐富、科研設施完善的優勢,加大科普資源供給,學校要加強科學教育,不斷提升師生科學素質,積極組織并支持師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另一方面,提出充分利用校外科技資源加強科學教育。那麼,課內課外科普工作的分工應當有何不同?二者如何協同配合形成育人合力?
“校內主要是 知識傳授,校外是素養提升。校內要把相應的知識准確無誤地傳遞給孩子們,然後校外就是做拓展”,長期在新疆基層從事科學傳播工作的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劉瑛表示,“現在比較多的館校合作、科普營地項目就不只是科學知識的簡單傳遞、吸收,還有整體素養的提升,包括 協作能力、溝通能力,發現、探究問題的能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