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之前給老人用的‘一鍵通’報警手機,由於沒有匹配老人的個性化需求,老人和家屬都覺得用處不大,使用率比較低。”朱寧表示,得益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物聯網智能硬件產品的成熟,現在的智能監測及可穿戴產品更加精準和便捷,產品品類更加豐富,從安全到健康、從居住環境監測到無感知連續追蹤設備,均可應用在實際場景中並取得成效。
改變也發生在養老機構及從業者身上。朱寧介紹,工作人員在服務過程中也逐步習慣通過刷碼、拍照上傳等操作進行留痕記錄,通過App、小程序等接收老年人及家屬服務需求信息及電子化工作任務工單。“社區服務人員也會向我們反饋系統使用過程中的優化建議。大家都在使用過程中體會到了智能化帶來的便利。”
智慧養老,以老年人需求為中心
“用不上這個,放我床邊還占地方。”鄭州市金水區安泰新龍小區81歲的陳奶奶抱怨道,由於她的普通話發音不標準,使用語音智能終端的時候,系統總是無法準確識別她的指令。
享受著智能化的便利,一些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也遇到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究其原因是部分智能產品沒有滿足老年用戶的使用需求。而據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介紹,我國老年人90%左右選擇居家養老。可見,老年人居家的安全健康監測和個性化服務需求非常突出。
“智慧養老,一定要以老年人的需求為中心。祗有接地氣的智能技術和產品,才能解決現實養老問題。”李增勇說。
據瞭解,2020年6月起,國康中心在3個地區開展了智慧養老領域實驗工作。“我們通過對社區、養老機構和企業的實地調研,釐清不同場景下老年人智慧養老的需求、認知度和技術產品現狀。再通過跟蹤對比,調查人工智能應用對老年人幸福感、養老服務質量和護理工作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