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探索城鄉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22-12-08 08:06:49


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戰略相輔相成的內在關係,決定鄉村振興必然要推進城鄉融合。
  中評社北京12月8日電/當前,中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現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而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問題的總抓手,成為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重要手段。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戰略相輔相成的內在關係,決定鄉村振興必然要推進城鄉融合。

  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呂一清、煙台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張東升文章認為,從發展趨勢來看,一國城鄉關係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變革,逐漸由城鄉分離向城鄉融合演變。從城鄉關係演變歷程變遷可知,城鄉關係的協調並不是以城市、鄉村的某一種模式、力量為主導,而是在遵循城鄉轉型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以城鄉融合為切入點,實現城鄉的良性互動。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城鄉關係由城鄉對立、城鄉協調、城鄉一體化到城鄉融合的新階段,也再次驗證了因生產力的發展所導致的城鄉分離,最終會使得城鄉關係在更高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上實現新的協調與均衡,最終走向城鄉融合。

  城鄉融合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文章表示,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尤其是農村人口規模大,區域差異顯著,決定了中國鄉村發展道路的複雜性和艱巨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即使中國的城鎮化率達到70%,全國仍有四五億的人生活在農村”,這是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無法忽視的力量與群體。城鄉關係並不是割裂的,而是充滿千絲萬縷的聯繫,是命運共同體,城鄉之間不同的價值、功能相互作用,共同組成小康社會。

  中國鄉村所具有的多元化、地域化的特點,決定了鄉村振興路徑的多樣性、複雜性。改革開放以來的城鄉關係演進和鄉村發展脈絡表明,鄉村難以單純依靠自身力量實現跨越式發展。而以城市為主導的發展模式,不僅難以帶動鄉村發展,反而會加劇城鄉之間與鄉村內部的發展差距。正因這些客觀因素的存在,迫切需要搭建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構建鄉村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體系,從而推動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

  城鄉融合為鄉村振興提供必要性與可行性。首先,城鄉融合發展具有必要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中國發展短板仍在鄉村。祗有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融合,推進鄉村振興,才能夠實現城市與鄉村的共同發展,彌補鄉村發展的短板。其次,城鄉融合發展具有可行性。一是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夯實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物質基礎,為城鄉融合發展創造了前提條件。二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鄉村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政策體系日益完善,為城鄉之間的融合發展創造條件。三是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有助於發揮其在產業結構、空間地理、區位優勢、資源禀賦等方面的優勢,更容易成為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助推器,發揮縣域經濟對鄉村振興的帶動作用。

  夯實城鄉融合發展的現實基礎

  文章分析,實現城鄉發展的平衡性日益重要。一是長期以來,受國家發展戰略與改革開放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城市更容易發揮其在整合經濟、文化、資源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優勢,使其獲得比鄉村更為優厚的資源優勢,從而使城市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城鄉之間的差距日益明顯。二是城市和鄉村在功能定位上的明顯差異。城鎮的功能主要在於集聚、融合,鄉村的功能主要在於守護、傳承,正因二者之間功能上的差異,也使得二者的發展思路與模式存在差異,從而使得城鄉發展出現斷崖式分層。三是國家在推進鄉村發展的同時,也在大力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隨著城市群、都市圈、國家中心城市的建設,不僅不同城市層級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而且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更加明顯,虹吸效應逐步增強。四是城鄉之間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之間的差距雖逐步縮小,但差距仍然明顯。以城鄉收入為例,過去十年,中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88:1下降到2.5:1,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由0.474下降到0.466,但仍處於高位徘徊。

  進一步增強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一是中國農業發展的現狀與農業現代化的需要之間仍存在差距。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中國農業生產規模化、要素集約化、功能多樣化的特徵日益明顯,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農業的規模化水平、集約化效率、多樣化實踐仍存在差距。二是農業產業鏈有待進一步增強。近年來隨著農業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環節的生產效率得到明顯改善,但農業的發展依賴於全產業鏈的構建,特別需要通過聯合上下游企業,搭建起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全產業鏈體系,才能夠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夯實農業發展的基礎性地位。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