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風雨同舟  共向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22-12-23 15:19:02


 

  當年10月,父親背著一把曼陀鈴、一把小提琴和兩本世界名曲集,到達延安。他成為陝北公學第一期學員,畢業後又進入剛成立的魯迅藝術學院學習。

  延安充滿蓬勃朝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邊區抗日軍民火熱的革命歲月,激蕩著父親的心,也激發著他的創作熱情。

  1938年4月的一個傍晚,父親參加完一場群衆大會,走在山坡上,眼前的一切突然觸發了他的靈感。夕陽西下,彩霞滿天,寶塔山、延河水在餘輝中呈現出壯美的景色,河畔戰士們或操練、或三三兩兩漫步,延安城內外歌聲四起……他邀魯藝文學系的莫耶作詞,自己譜寫了樂曲。幾天後,在延安中央大禮堂舉行的一場音樂會上,《歌唱延安》(後定名為《延安頌》)作為第一個節目登場,由父親和魯藝音樂老師唐榮枚一起完成了首唱。

  那時候,延安是熱血青年向往的革命聖地。《延安頌》的誕生鼓舞了更多有志青年,很多人唱著這支歌奔赴延安……1939年1月,父親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4月,父親找到了好友公木叔叔,提議共同醞釀一部大合唱,以謳歌人民子弟兵。父親希望,這部大合唱要寫出八路軍的精神頭:騎兵要寫出嗒嗒前進的馬蹄聲,炮兵要寫出隆隆震天的氣勢,進行曲要長短相間、韵律和諧……公木帶著激情提筆,很快就完成了8首合唱歌詞的創作。而那時候的音樂創作不比現在,沒有鋼琴,甚至連手風琴都沒有,父親只能低唱淺吟,邊哼哼邊打節拍,有時就找塊石頭敲打硬物來找節奏,有時還會跑出窑洞爬上山坡尋找靈感。8月底9月初,《八路軍大合唱》全部編曲完成。父親在曲譜的卷首親筆題了八個大字:獻給英雄的八路軍。

  1939年冬天,《八路軍大合唱》在延安中央大禮堂首演。這部嘹亮而剛勁、充滿戰鬥氣魄的大合唱一經誕生,就迅速在根據地傳開,由後方傳到了抗日前綫。特別是《八路軍進行曲》堅毅豪邁、熱情奔放,其中那句“向前,向前,向前!”堪稱點睛之筆,詮釋了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一種勇往直前的決心,一種勢不可擋的革命氣概。一首好的有號召力的革命歌曲,其鼓舞人心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解放戰爭中,《八路軍進行曲》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88年由中央軍委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我的記憶中,父親經常出差。父親堅信,創作一定要來自火熱的生活、來自可愛的人民。他的足跡踏遍了中國各地,從雲貴高原到東北雪原,從西北邊陲到東海之濱,長時間深入農村、林場、工廠等,向群衆學習,尋找創作源泉。父親重走一遍長征路,為毛主席詩詞譜曲創作了交響合唱《長征路上》;在興安嶺的密林中,他與伐木工人同吃住,寫下了《采伐歌》《興安嶺上雪花飄》等;他為孩子們譜寫了《我們多麼幸福》《綠色的祖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