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社會辦學
老年大學學位供不應求的局面由來已久。據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發布的《中國老年教育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老年大學數量約7.6萬所,包括遠程教育在內的老齡學員共有1300萬餘人,僅占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5%。與此同時,不少老年大學已經達到辦學容量的極限。比如湖北襄陽市老年大學2022學年上學期共開設406個教學班,在校學員1.4萬餘人,每天上課學員約4500人次。上課人數已經遠超出實際承載能力。
為解決老年大學一課難求的問題,2022年8月,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推進老齡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提出,推動部門、行業企業、高校舉辦的老年大學面向社會開放辦學,到2025年,每個縣(市、區、旗)至少有1所老年大學。
除了增加老年大學數量、擴大辦學規模,一些老年大學還在優化學員結構、完善管理制度上下功夫。江西南昌市西湖區老年大學開設了聲樂、手風琴、書法、國畫、戲曲、瑜伽等15個專業32個班級,聘有28名專業教師,在校學員1200餘人,老師少、學員多,一度讓西湖區老年大學副校長孫曉明十分頭疼。“學校各專業都在探索按學制、年限實行結業制度,規定學習最長年限,比如不超過3或4年。”孫曉明認為,類似的結業制度能夠有效緩解供需失衡的矛盾,也能較好應對學員數量的逐年增長,“結業後的學員還可以重新報名其他課程,一方面使得報名流程更公平,等待多年的老年人也能報到心儀的課程,另一方面學校方面也能提供更好的教學條件,優化學員們的學習體驗。”
據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奐平清介紹,我國老年教育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發展多年後,如今很多老年大學雖然已經轉型面向社會全面開放,但管理機制、師資力量、教學資源等仍然需要繼續改進轉型。尤其是公辦老年大學持續火爆的同時,市場上優質的民辦老年教育機構卻為數不多,社會力量在老年教育方面的參與嚴重不足。“公辦老年大學收費低、質量高,很受老年人歡迎。但面對數量眾多的老年人,既有的師資力量、教學條件等都無法應對。”奐平清說,引入社會力量辦學是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比如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措施,積極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辦學,採取公辦民營等多種方式,促進老年教育供給矛盾的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