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9日電/據21世紀經濟報報導,上半年數據顯示,總需求不足依然是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推動我國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必須持續擴大總需求。
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在總需求中所占比重最大,並從根本上決定著投資需求;消費也是國民經濟循環中的重要環節,決定和影響著整個國民經濟的大循環。擴大總需求關鍵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
擴大居民消費要能產生消費增量。現行擴大消費的政策,有些還不具有這種效應。必須改進、優化擴大居民消費的政策設計。
擴大消費的政策,不能只是改變人們的消費選項或支出方向,應避免產生擠出效應。例如,當前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雖然可以增加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但也可能會減少人們對其他汽車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替代性。當然,如果目的在於推動能源消費結構調整,那另當別論,但應認識到,推動能源消費結構調整的政策,不等於擴大居民消費的政策。與簡單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不同,取消購車限制、降低購車稅費、提高用車便利等之類的舉措,則明顯具有擴大所有汽車消費的作用,會帶來汽車消費增量。
擴大消費的政策,不能只是改變人們的消費方式,要能催生新的消費項目。嚴格說來,線上銷售、綠色消費、家外用餐,以及定制化消費、智能化消費等,都是一些新的消費方式。通常情況下,僅僅消費方式變化本身,未必能夠產生消費增量。鼓勵消費方式創新當然重要,但不能只是對傳統消費方式的替代,否則擴大消費的作用不大。要在創新消費方式的同時,創造新的消費項目,如嬰兒照護方面的月子中心,兒童托管方面的小飯桌和幼兒園接送,以及老年人護理托管等,這些就不僅僅是消費方式的創新,同時也是消費項目的創新,能夠產生擴大消費的效應。
擴大消費的政策,不能只是透支未來消費,應避免寅吃卯糧。否則,不僅會導致消費支出在時間上的“搬家”,還會造成未來消費的減少。如果那樣,雖然解決了當前的消費需求不足,但會造成未來消費需求不足。這將不利於推動企業調整過剩產能、進行產品升級,糾正一些產業的過剩性失衡,實現供求之間新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