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現在有20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張家川人。”在毛恒春眼裡,幫助家鄉的兄弟姐妹增收致富,自己責無旁貸。除了提供就業崗位,他還幫助老鄉在北京開設餐館,實現創業就業。
與毛恒春那一批完全靠自己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們相比,如今張家川創業者開餐館能得到很多扶持。2021年開始,張家川縣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動餐飲服務業不斷升級:成立餐飲服務業發展中心和國有企業富民餐飲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專門服務產業發展;出台特色餐飲產業轉型發展獎補實施方案,縣財政每年列支3000萬元,對張家川品牌餐飲加盟店鋪進行獎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出金融支持特色餐飲發展實施方案,幫助從業者解決融資難題……
根據政策,張家川對加盟店鋪按照“旗艦店、示範店、創業店”3種類型,給予一次性獎補。其中,營業面積150平方米以上為旗艦店,獎補8萬元;營業面積80平方米至150平方米為示範店,獎補5萬元;營業面積80平方米以下為創業店,獎補3萬元。張家川縣餐飲服務業發展中心主任劉英傑介紹,截至目前,已發放獎補資金1227.5萬元,惠及557戶;以財政貼息方式推出的6類政策性貸款,已發放5億元,惠及4000餘戶。
大陽鎮小陽村的馬偉在北京經營著一家頗具規模的餐館,他十幾歲起就外出打工,為了學手藝吃過不少苦。後來,他從小門面夫妻店開始經營,經過多年打拼,最多時在北京擁有4家餐館。正因為深知創業不易,馬偉將自己的開店經驗傾囊相授給員工們,鼓勵他們創業,“兩口子在我店裡幹兩三年,有了10多萬元積蓄後,就能自己開個夫妻店。我們店每年都會有十來名員工實現創業”。
親幫親、鄰幫鄰的傳統,形成了張家川餐飲行業“傳幫帶”的商業底蘊,讓張家川的餐飲業從小縣城走向全國大舞台。
大陽鎮下渠村村民何義不十幾歲就離開家鄉到成都打工,現在經營著四川6所高校的民族餐廳和餐飲檔口。在以何義不為代表的致富帶頭人引領下,張家川人在四川各高校的民族餐廳中有80多家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