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的重要舉措,具有突出緊迫性。 |
中評社北京9月1日電/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選擇。黨的二十大報告重申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新發展階段,必須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呼喚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發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一級教授張占斌文章表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一系列發展成就的基礎上,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已經具備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綜合優勢,也具備了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攻堅能力。
高質量發展就是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改革開放的壯闊歷程,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家逐步富強,人民日漸富裕。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也進入新時代。歷史向我們明示了一個道理:能發展就不要阻擋,不發展就是最大的不安全。
高質量發展就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我們黨確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也是興國之要。衹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築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
高質量發展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必然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前提,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才能為“以人民為中心”創造物質基礎。
高質量發展就是堅持“新發展理念”的發展。高質量發展真正體現新發展理念,使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從數量追趕轉向質量追趕,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升級,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分配失衡轉向共同富裕,從高碳增長轉向綠色發展。總之,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從過去的“有沒有”轉向現在的“好不好”,這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問題
文章認為,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國際國內複雜變化的發展環境,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的重要舉措,具有突出緊迫性。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比如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確保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可靠安全和防範金融風險,啃下重點領域改革硬骨頭;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需要切實解決群眾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難題,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等等。
以經濟建設作為中心工作的認識需進一步深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國內外大勢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不能也不應該改變。這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的根本要求,也是解決當代中國一切問題的根本要求。特別是當前推動經濟發展任務繁重,更應堅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認識。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能力需要提升。到“十四五”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邁出堅實步伐,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讓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些都離不開高質量發展。
新發展理念還需進一步落實。新發展理念是一個整體,必須全面理解和貫徹。一方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不是不重視速度。有人認為高質量發展可以放緩速度,甚至低速度才能高質量,這是不正確的。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確保國家安全、化解經濟風險等多方面考慮,經濟增長必須有適當速度。另一方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必須從系統性、整體性角度把握,不可偏執一方、畸輕畸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