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西方稱中俄朝新軸心 蔡東杰:純屬貼標籤
http://www.CRNTT.com   2023-09-25 00:58:39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特聘教授蔡東杰。(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9月25日電(記者 方敬為)朝鮮與俄羅斯元首日前會面後,中國與俄羅斯元首也將在10月會晤,西方對此以中俄朝“新軸心”形容三邊近來密切互動。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特聘教授蔡東杰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朝鮮與中國、俄國的國力不對稱,三方結盟並不符合中俄大國效益,“中俄朝新軸心”的說法純屬西方想像或是貼標籤,真正成形的機率低。

  蔡東杰,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中興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前瞻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政治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日韓總合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並擔任中華當代兩岸學術交流協會理事長等職。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9月13日訪問俄國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普金會結束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8日到訪俄國,邀請普京10月訪問中國,普京預計將赴北京出席一帶一路10周年峰會,屆時將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晤。西方陣營針對近期中俄朝三方互動密切,直指有意組成“新軸心”威脅國際秩序。

  針對“中俄朝新軸心”的說法,蔡東杰認為,是過度揣測,因為不合邏輯,此外若觀察近期俄羅斯與朝鮮關係靠近的脈絡,基本上可以發現,與中國並無直接關聯。

  蔡東杰說,先以朝鮮為出發點,朝鮮的外交活動向來是整個區域乃至全球政治結構的溫度計。朝鮮每一次的外交或軍事行動活躍化,都代表目前全球或區域結構處在某種“斷層狀態”,就是有潛在衝突可能性,因此在結構當中出現斷層狀態,會讓朝鮮這個“相對弱勢”的區域與全球行為者,找到一個借力使力、趁亂出現的空間。

  蔡東杰指出,如果全球秩序結構是完整的,基本上弱勢行為者就會被壓制,就像過去六方會談的時代,可是只要結構有斷層,結構出現縫隙,朝鮮就會把握契機展開“縫隙外交”,所以朝鮮每次無論是軍事上的活躍或外交上的活躍,一定都跟結構不穩定出現縫隙有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