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5日電/縣城地處“城尾鄉頭”,是溝通大城市和鄉村社會的基本空間單位,是協同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指出,“幫助縣城和小城鎮提升產業承載能力和人口聚集能力”。“產業承載能力”和“人口聚集能力”的提出,為進一步謀劃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實現縣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動遵循。
在我國城鎮化形態和城鎮布局上,縣城數量雖多,但經濟不發達,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供給短缺,人居環境質量較差,綜合承載能力明顯不足,尤其表現在產業承載能力和人口聚集能力上。縣城產業承載能力是指縣城或縣級行政區域所能容納和支撐的產業發展水平與規模,反映了該地區在經濟發展方面的潛力和能力。不少中西部地區縣城產業結構單一,缺乏配套服務和供應鏈,基礎設施、營商環境等更新緩慢,導致產業承載能力不足、產業升級轉型困難。縣城人口聚集能力是指縣城或縣級行政區域吸引和容納人口的能力,反映了該地區在人口流動和居住方面的吸引力與承載力。相較於大城市,縣城就業容納力和吸引力有限,加上教育、醫療等資源配置不合理、基本公共服務可及性均衡性不夠等原因,部分地區縣城人口聚集能力較低,甚至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人口流失問題。
產業承載能力與人口聚集能力相互促進、相互支持,共同推動縣城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一個具有強大產業承載能力的縣城往往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形成人口聚集效應。另一方面,人口聚集能力的增強也能夠為城市提供更多的勞動力和市場需求,促進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因此,提升縣城產業承載能力和人口聚集能力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處理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鄉村振興、人口、特色產業、職業院校教育等問題。
完善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相較於城市,我國縣城在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比較明顯的差距。縣城基礎設施建設要適合本地特點,以小型化、分散化、生態化方式為主,降低建設和運營維護成本。在基礎設施規劃布局上,應倡導大分散與小區域集中相結合,因地制宜布置分布式能源、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等設施。積極探索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公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基礎設施水平,發展智慧縣城。
加強縣城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載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公共服務設施有了更高的需求,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也有了新要求。要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增強鄉鎮公共服務功能,把鄉鎮建設成為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要優化縣域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的空間布局,以片區為基本單元,促進縣城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