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第九屆中華文化論壇綜述:中華文化與現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4-02-02 00:41:04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球化與中國現代化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志民認為,中國經歷了四十餘年對外開放,進入了制度型開放新階段,將極大促進深層次制度性創新,實現高標準國內規則和高標準國際規則的兩種規則整合,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更好地促進資源與要素的優化配置,以實現聯動發展效應。《中國穆斯林》雜誌主編敏俊卿和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原副會長洪長有認為,應將小我完全融入國家的大我之中,既在理論層面闡釋愛國思想,又在實踐層面為祖國鞠躬盡瘁,推進新時代伊斯蘭教中國化。北京藝陸縱橫文化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希勝認為,文化自信、文化復興,應該是源自於骨子裡對中華文化的真正理解。同時,文化自信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應該有所汰取。“叢林法則,後學秉承”。

  北京聯合大學教授彭丹宇認為,中國文化中的和平基因和和合智慧不僅彰顯了中國現代化的和平性,也突出地顯示出中國現代化道路之於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意義和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求“和合共生”“美美與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中華文明“和合共生”“共同繁榮”的美好願景,中國式現代化是基於“和合共生”發展理念的新型文明現代化。燕京理工學院台籍副教授劉英純認為,在傳播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藉由各種媒體的特質和傳播渠道來發揚中華文化,無論是直接宣揚或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議說好中華文化內涵的故事,獎勵中華文化元素的創作,採用多種媒介的創作題材,整合全媒體平台做橫向溝通,把中華文化發揚光大。中國書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項國就認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應遵循時空統一、傳承與創新統一、自覺與自信統一、交流與互鑒統一等原則,通過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和現實的深入分析和梳理,構建起關於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宏大敘事,明確文化使命,堅持多元一體,形成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格局。同時,需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與其他國家和民族共同構建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

  華語智庫高級研究員邵寶明認為,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啟蒙和開端。孫中山先生提倡學習西方文明、對外開放;其關於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重要論述,特別是建設中國現代工業、交通和農業的宏偉藍圖,對當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仍具有重要的價值和借鑒意義。北京市石景山區作家協會副秘書長衛如珍認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在新時代背景下,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要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認同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國民素質和文明程度,促進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新形式。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李琳認為,文化統戰以始於文化且歸於文化來尋求共識,目標是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通過共同的民族文化認同,實現最廣泛的團結。可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寓於文化統戰之中,也要解決人心向背的問題。

  著名導演和演員、電影《集結號》主演應強認為,在市場化和多媒介化的大環境中,中國影視始終是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寫照。其表現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高度的文化凝聚和文化認同,其二則是對於文化的傳播和影響的不斷提高。影視在中國經濟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轉型的過程中起到了帶動作用,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影視在創作、傳播時候將更注重民族文化與共同價值的結合,在逐漸形成的主流影視文化中形成多樣性。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姚小鷗認為,荊州王家嘴戰國楚墓出土樂簡所載古樂譜,是中國音樂史上前所未見的重大發現。對它的研究可以從一個側面揭示中華文明體系中音樂文明的獨特性和創新性,以及中國歷代音樂文化傳承的連續性,並由此而凸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連綿不斷的突出特徵。湖北經濟學院台籍副教授陳世昀認為,古代小說最大的價值,莫過於保存了中國千百年的文化知識以及倫常規範,既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在倫常規範上,也能給大學生一定的感悟。古代小說的學習,對於傳承中華文脈,提升人民文化素養,增強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建議建構中國式的小說概念,結合思政教育以文化育人,創意發展結合時代特色,實現古代小說在高校國學教育的推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