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新閩南文化”對兩岸青年交流與發展的路徑探索
http://www.CRNTT.com   2024-03-17 01:52:35


兩岸關係發展的根基在基層,動力在民間,青年交流尤其重要。
  中評社╱題:“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新閩南文化’對兩岸青年交流與發展的路徑探索” 作者:蔡斌(漳州),閩南師範大學學生工作部(處)處長、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

  【摘要】黨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未來目標與宏偉藍圖,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的出台,將福建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納入中國式現代化偉大進程中,而閩南文化在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中大有文章可做。“新閩南文化”是基於傳統閩南文化的新發展與再創造,是超越時空、超越地域、超越族群的文化新樣態。以“新閩南文化”為橋,聯結兩岸青年心靈契合,探索促進兩岸青年交流、深化融合發展新路徑,對於打造福建作為台胞登陸第一家園,乃至全面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影響。

  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新時代新征程裡的中國共產黨賦予了新任務,那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①。中國共產黨已在上一個百年征程中領導全中國人民開創了“中國式的現代化”,取得了偉大勝利,將繼續聚焦於下一個百年帶領全國人民開啓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征程。2023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出台,就是對黨的二十大關於構建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的深入實踐,是黨對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歷史使命的高智商、高情商的決策意見。立足兩岸特殊的歷史史實和當下實際,全面考察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進程中兩岸關係發展的新內涵,尤其是在兩岸青年交流方面的巨大潛力,深度總結兩岸融合發展歷史演進的經驗啓示,有助於匯聚全面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中國式現代化的兩岸發展新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就對台工作發表一系列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2022年,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聯合發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進一步明確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的基本方略。現如今,世界正遭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形勢複雜多變,習總書記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堅持貫徹新時代黨的對台工作總體方略。習總書記指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②兩岸融合發展,是未來對台政策的新方向,而兩岸融合發展的關鍵力量在於青年,青年是兩岸關係的未來和希望。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在促進兩岸青年交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方面下好功夫,是事關祖國未來和平統一大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課題。

  中國式現代化的兩岸發展新路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未來。衹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進、相互協調,才能實現全面的現代化;衹有統籌歷史實踐與文明協調發展,既關注經濟增長又倡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推廣中華優秀傳統價值觀念,尤其在兩岸人民共生共鳴的閩南文化上深入挖掘,注重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於增強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國式現代化的兩岸發展新路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未來。台灣問題的起因是民族弱亂,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自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共產黨從推進“四個現代化”開始,解決人民溫飽問題,建設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從未讓任何人落單,其中亦包括台灣同胞,實現共同富裕的未來是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兩岸發展新路。

  中國式現代化的兩岸發展新路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未來。兩岸關係始終以和平穩定、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發展模式為基礎,通過對話、交流、合作等渠道解決分歧和問題,推動兩岸關係的健康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兩岸發展應當加強兩岸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相互瞭解和互信,促進共同發展,實現互利共贏,不僅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潮流,也符合廣大人民的共同期望。

  二、“新閩南文化”對於促進兩岸青年交流的優勢

  閩南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15年3月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中,習總書記就曾提出閩南文化“大有文章可做”。2023年,是深入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關鍵之年,黨中央適時出台《意見》,要求鼓勵兩岸各領域各行業青年交流交往,建立常態化交流渠道,尤其應“發揮泉州、漳州閩南語地區台胞主要祖籍地優勢,建設世界閩南文化交流中心”③。閩南文化是閩台人民共生共鳴的文化,閩南語、閩南戲曲、閩南建築、閩南美食、閩南民俗和閩南民間信仰等等,都是閩台人民的精神家園。

  然而,時代的洪流衝刷歲月的痕跡,傳統文化樣態的受衆有限,年輕新生代對於傳統文化有更多新理念和新舉措,由此,“新閩南文化”應運而生。“新閩南文化”是指在傳承傳統閩南文化的基因、融入現代元素、創新而成的一種新文化形態。它既保留了傳統閩南文化的精髓,又與時俱進,具有現代性和時尚感。“新閩南文化”對於促進兩岸青年交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具有鮮明的優勢和作用。

  (一)超越時空:“新閩南文化”賦予兩岸青年新認知

  “新閩南文化”超越了時空的界限,將傳統的閩南文化與現代社會相融合,使兩岸青年能够在傳統中找到共同的價值觀念和情感紐帶,促進兩岸青年之間的相互理解、交流和合作。在閩南傳統文化的傳承中創新,可以激發兩岸青年的創造力和創新意識。例如,電音三太子以及神曲《保庇》的走紅,即是年輕新生代對於閩台地區中壇元帥信仰的文化再創,將閩南人“有拜有保庇”的價值觀念賦予其中,讓青年們看到傳統文化并非等同於保守,還有更寬廣的空間有待挖掘。“新閩南文化”以傳統閩南文化為基礎,賦予了創新和活化的精神,為兩岸青年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推動兩岸青年在文化、科技、商業等領域的合作與發展。

  (二)超越地域:“新閩南文化”賦予兩岸青年新空間

  “新閩南文化”是跨越地域限制的文化現象,是傳統閩南文化融入當代社會的文化注解,為兩岸青年創造了更廣闊的交流空間。當今世界是互聯網構建的數字時代,在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式上,習總書記指出互聯網是推動發展的新動能、維護安全的新疆域、文明互鑒的新平台。得益於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普及的時代,兩岸青年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分享彼此的生活、文化和創意。在此環境下,“新閩南文化”加速傳播和跨地域傳播,衝破傳統閩南文化的傳播空間,讓更廣範圍的兩岸青年以共通歷史體驗和心靈契合的文化交流,建立共同的文化身份認同,在文化自覺上有了新的歸屬感。“新閩南文化”不僅給兩岸青年創造新空間,其對閩南文化的傳承、創新和推廣,也讓兩岸青年找到自己的文化根基,并且為這一份共同的文化身份感到自豪,為促進兩岸青年的交流和發展提供新動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