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評:耐人尋味的“搶人大戰”
http://www.CRNTT.com   2024-02-25 13:19:02


 

  大約從2017年開始,各地紛紛出台各種人才政策,或推出“政策禮包”,或成立專門機構,打出“教育資源牌”,下起“放寬落戶棋”,都是為了吸引高校畢業生和高質量人才落戶當地,以此提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內涵質量,為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打下基礎。

  從各地的“人才爭奪戰”到“淄博現象”和“爾濱現象”展現的“搶人潮”新景觀,共同形成了中國社會中的“搶人”熱潮。

  無論是搶人才還是搶人潮,都與“人”有密切關聯:圍繞人才所展開的競爭,其本質是希望將符合地區發展的人才吸引到本地區,並在此落葉扎根,成為“新本地居民”;圍繞“人潮”所展開的競爭,其目的在於通過對“人潮”的吸引,塑造城市旅遊品牌,帶動本地相關文旅產業發展,刺激拉動消費,為當地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提升本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搶人才搶到的是人才的長久扎根,搶人潮則追求流量的爆發性與瞬時性。它們又都直觀地體現在一系列數字與數據中:“某地今年吸引高端人才XX人”“某地今年吸引遊客XX人次,帶動旅遊收入XX元”……這些時常出現在新聞報導中的標題,往往都用亮眼數據來呈現城市的吸引力。無論是人才還是人流,在現代經濟發展與社會治理中,都成了極為重要的、可以被量化的數據指標。

  人口經濟與現代國家

  究竟為什麼要“搶人”,從“搶人才”發展到“搶人潮”意味著什麼?回答這些問題,首先要理解以下問題:為什麼圍繞“人”展開的競爭,成了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邏輯之一?數據意義上的“人”,即“人口流量”與“人才數量”,為什麼對於現代國家來說是重要的?當具有主體意識的人,變成統計數據意義上的“人才”和“人潮”的時候,地區發展究竟還要不要“搶人”?

  在古典時期,經濟學這一概念的含義是“治家經濟”或“家政學”,因為彼時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普遍狀態,人們生產能力有限,自給自足尚且困難,更不用說用於盈利的交換和貿易了。因此,那個時代的交換與貿易,在種類、數量、強度等各方面都處於非常低的水平,交換不發達。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的生產製造能力得到空前提升;而隨著地理大發現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人類的貿易範圍也逐漸擴展至全球,世界範圍內的生產鏈條和貿易體系建立起來,貨幣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