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賽義德與萊塞普簽訂開鑿蘇伊士運河的協議,埃及將運河開鑿權以及管理權出讓給萊塞普成立的國際蘇伊士運河公司,並無償提供工程所需土地以及五分之四的勞動力。
為籌集運河開鑿所需的2億法郎資金,國際蘇伊士運河公司對外發售40萬股股票,但在法國僅售出一半多。除了埃及購買的不到10萬股,給英國、美國、奧地利和俄國預留的其餘股票均無人問津,因為很多人都不相信這個項目能夠成功。法國人於是想方設法迫使埃及人買下剩餘所有股票。
為支付這筆巨款,賽義德不得不以極高利率向英國和法國大額舉債。由此,埃及一步步邁入一個西方設置的債務陷阱。
1859年4月25日,萊塞普在塞得港揮動鐵鍬,蘇伊士運河挖掘工程正式開工。此後10年間,埃及付出約12萬勞工生命的慘痛代價,開挖土方7400萬立方米,建成一條長164公里,寬52米的水道,將紅海與地中海連通。
運河建成後,從英國倫敦到印度孟買的航程由10700公里縮短至6250公里,英法與東方殖民地間的往來成本大幅降低。
但對埃及而言,噩夢才剛剛開始。
由於運河建設過程中成本不斷飈升,埃及只能一次次向英法借貸。埃及的鐵路、土地甚至未來的運河收益,都被悉數抵押給歐洲人。運河建成之日,埃及財政已瀕臨破產。
回顧這段歷史,德國馬克思主義思想家羅莎·盧森堡指出:“歐洲資本幾乎吞噬了埃及的農業經濟,大片的土地、勞動力以及勞動成果,最終都被一點一點累積,並轉化成為歐洲的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