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民的反殖民反侵略鬥爭,在同樣曾遭受西方壓迫的其他國家引發強烈共鳴。萬里之外的新中國也加入聲援行列:北京市民舉行遊行,表達對埃及的支持;中國政府以2000萬瑞士法郎現匯援助埃及政府;中國紅十字會捐贈價值10萬元人民幣的醫藥物資……
為表達感謝,納賽爾致信周恩來:“你們對於我們維護自由和獨立而進行的鬥爭所給予的支持,加強了我們對自己正義事業的信心。我們有決心去粉碎……侵犯埃及主權的帝國主義企圖。”
為防止蘇伊士運河再度落入帝國主義國家之手,埃及在蘇伊士運河自沉船只數十艘,使其徹底斷航。在埃及人民破釜沉舟的決心面前,在國際社會強烈聲討的壓力之下,侵略者最終撤出了埃及。
1967年,在美英慫恿下,以色列發動第三次中東戰爭,入侵埃及並占領西奈半島,迫使埃及再次封鎖蘇伊士運河長達八年之久。“蘇伊士運河是埃及人的運河”
儘管有多位親友在那場因收回運河而引發的戰爭中喪生,但卡杜爾仍為68年前埃及總統納賽爾那個“改變埃及命運”的決定而感到驕傲。
二戰後,隨著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實力一落千丈,獨立鬥爭風潮在長期遭受剝削壓迫的亞非各殖民地興起。
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埃及軍官組織發動革命,推翻親西方的法魯克王朝。次年,埃及共和國成立。
1956年7月26日,10萬埃及民眾聚集在亞歷山大市解放廣場,參加革命四周年慶祝活動。納賽爾面對眾人慷慨陳詞:“100年前,萊塞普告訴埃及人‘我是你們的朋友,我來造福於你們,並為了你們的利益而在兩海之間開鑿運河’……但這份‘友誼’和‘承諾’的結果,是1882年英國對埃及的全面占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