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館還組織了多場國際學術研討會,與來自日本、韓國、美國、德國等地的學者討論歷史問題。“通過文化交流,日本人也成立了一些紀念南京大屠殺的聯合會。”朱成山說,“每年他們都會在日本做一些南京大屠殺歷史的宣傳,組織人到南京參加我們的國家公祭。”
跨越國界大愛的延續
一些西方人也在為銘記這段歷史而努力。
1937年,包括約翰·拉貝在內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著生命危險組建“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設置25個難民收容所,庇護來25萬多名中國難民。他寫下的日記是南京大屠殺最重要、最詳實的史料之一。
2002年,約翰·拉貝的孫子托馬斯·拉貝和妻子在海德堡建立了第一個約翰·拉貝交流中心,目前全球已有六個。
他於2016年將日記原稿捐贈給中國國家檔案局,此後還出版了《拉貝與中國》一書。
“在海德堡,我們舉辦了一些活動來紀念歷史。”托馬斯·拉貝說,“12月13日,我們會在約翰·拉貝交流中心聚餐,邀請中日學生參與,回顧歷史,探索如何努力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66歲的克里斯·馬吉目前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從事攝影與攝像工作。南京大屠殺期間,他的祖父約翰·馬吉用一架16毫米攝影機,悄悄拍攝下珍貴影像,成為留存至今有關南京大屠殺唯一的珍貴動態畫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