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斷流到不斷流,黃河的生態改變是如何發生的?
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水沙關係協調是關鍵。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跨越九省區,蜿蜒5400多公里的黃河,是世界上公認含沙量最大、最難治理的河流。多年來,黃河的年平均輸沙量在16億噸左右。而作為中國第二長河,黃河的水資源僅占全國的2%,水量不及長江的十分之一。
水利部黃河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李群:水沙關係不協調,這是一個症結所在。這種不協調的關係帶來什麼後果呢?一個是黃河善淤,善徙,善決。同時,黃河下游的二級懸河這種嚴重的局面還沒有得到完全的解除。
因為水少沙多難以治理,歷史上的黃河下游曾決溢1500多次,改道26次。而另外一個複雜的問題表現在,黃河的水和沙分別來自不同的區域,水沙異源也增加了協同治理的難度。
黃河古賢水利樞紐有限公司 工程技術部負責人 楊俊峰:黃河流域的水一半以上產生於上游,但是沙子來源於中游地區,就是咱們說的黃土高原地區,就是晉陝兩省地帶,來自不同的源頭。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上中游管理局 總工程師 喻權剛:沙子是怎麼來的,從坡上來的,坡上哪兒來的,坡面、耕地。這個泥沙下去到河道裡面又造成黃河下游的懸河,就相當於黃河下游河道裡面河床比兩邊陸地高。
如果在上游高寒脆弱的黃河水源涵養地保護是重中之重,那麼中游的治理便是水沙關係協調的關鍵之一。一個逐漸完善的水沙調控體系正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隨著爆破巨響,黃河古賢水裡樞紐工程建設正式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