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綏德辛店溝水土保持示範園的坡頂,總工程師喻權剛向記者更直觀地展示了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現在正在採用的以小流域為單元的“三道防線”綜合治理模式。
經過“三道防線”幾十年的綜合治理,從綏德向黃河輸送的泥沙已經大幅減少。
綏德水保站對比了1977年和2017年發生在當地的兩場暴雨數據,雨量幾乎相同,都在150毫米左右,而向黃河的輸沙量從764.2萬噸降低到了13.4萬噸。相隔四十年,綏德向黃河輸送的泥沙減少了98%。
黃委會綏德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原總工程師 黨維勤:從水量上計算,整體上從五六十年代到現在來比較,徑流總量,就是流出去的水量沒有大的變化,基本上持平,但是泥沙攔截是非常大的,達到了98%,這麼大的攔蓄,就是現在常說的土不下山,泥不出溝,清水長流。
這些年,“三道防線”的治理模式已經推廣到整個黃土高原上千萬條小流域的綜合治理中。
黃河流域的林草植被覆蓋率由上世紀70年代不足20%提高到現在60%以上。水土流失面積從1990年的46.5萬平方公里減少到現在約25萬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從1990年的41.5%提高到現在的67.4%。
這裡是潼關,黃河幾字灣的最後一彎。黃河的一級支流渭河從這裡進入黃河。
整個黃土高原地區向黃河輸送的泥沙都會經過潼關水文監測斷面。根據潼關水文站的測算和《中國河流泥沙公報》統計,最近這十年是黃河輸沙量減少最快的十年。從2014年到2023年,黃河年均輸沙量在1.61億噸,和過去相比,平均每年減少的輸沙量達到7.6億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