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閩江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講座教授鄧利娟,和閩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郭偉展聯合發表了《廈金同城生活圈建設的新難點與對策思路》一文,文章指出,自2024年賴清德上台以來,兩岸關係形勢更加嚴峻複雜與不確定,廈金同城生活圈的建設明顯增加了新挑戰。一是金廈海域形勢緊張重創兩地交往與融合;二是民進黨當局對兩岸人員往來的禁限,阻礙金門旅遊與經濟恢復發展;三是陸生赴台就學的困局妨礙廈金教育資源共享。應對之策為,落實對在廈金海域作業的兩岸漁民合法權益的保障;儘快恢復與拓展廈金旅遊市場;開放閩籍生源學位生赴金門大學等高校就讀;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規範金門居民在廈的同等待遇。
閩南師範大學助理研究員、兩岸一家親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蔡偉政在《兩岸融合發展進程中福建高校的新擔當與新作為》一文中,通過分析閩台高校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建議應以高校的人才培養、學科設置、科學研究、師資建設等內涵方面進行融合,有方向地建立和鞏固兩岸高等教育辦學合作關係。深化教育國際合作交流,有意識地為國家對台工作創造更良好更有利的周邊國際環境,進一步構建完整的多方位發力的對台融合體系。以文化浸潤為紐帶,以高校外在影響為牽引,有目標地引導社會力量服務對台工作,持續增進台灣青年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
福建省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董志軍,福建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藥學系講師江冬英,和福建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蘇美祥聯合發表了《基於AHP-SWOT矩陣的閩台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發展影響因素研究》一文。文章運用SWOT分析法分析閩台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並引入層次分析法(AHP),構建AHP-SWOT量化模型,並對融合發展的因素力度進行計算的基礎上構建戰略判斷矩陣,得到最有利於促進融合發展的戰略選擇。結果表明:閩台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發展戰略中,福建省的近台區位優勢是最大優勢條件,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帶來新契機則是最大機遇;最優策略為利用區位、互補、政策等優勢,抓住閩台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發展的外部機遇,促進閩台生物醫藥產業深入融合發展。最後提出增強福建對台資生物醫藥企業的影響力,提升閩台生物醫藥產業的區域競爭力,構建閩台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發展平台,促進福建生物醫藥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高質量推進若干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建設等政策建議。
本期“台灣”欄目刊發了《台灣“矽盾”的幻象與危機》和《台灣立法機構改革背景下的“藍白合”現況及前景研究》兩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