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產品、服務模式更加豐富,銀行信貸、科創類債券、股權融資市場、科技保險快速發展。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末,我國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3%。
“在科技型企業的初創期,你要看它的團隊以及領軍人物,而不是看它的財務報表,通常我們為企業發放信用貸款,等企業有了一定的成長性,要看它的未來成長趨勢,不能看過去,通常我們採用債權加股權服務模式。”南京銀行副行長周文凱近日在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辦的“2025浦江金融與發展論壇”上表示。
“從理論上講,科技創新具有高風險、高不確定性和長周期的特點,而商業銀行通常偏好低風險、穩定回報的項目,同時受制於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需要,融資期限也偏向中短期。”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說,科技型企業,特別是企業在初創期往往缺乏歷史財務數據和穩定市場表現,業務模式和市場環境變化快,傳統的風險評估方法難以適用,這種不確定性使得金融機構在風險評估與管理過程中面臨較大挑戰。
由此可見,破解風險錯配與期限錯配難題是銀行業科技金融創新與發展的關鍵。作為探索與嘗試,2016年起,我國開展“投貸聯動”試點,通過相關制度安排,將銀行信貸與股權投資相結合,由後者的投資收益抵補前者的信貸風險損失。但從實踐看,銀行信貸的風險控制邏輯與股權投資的風險投資邏輯並不匹配,相關工作仍存堵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