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單脈衝體制雷達不能滿足制導需要的情況下,也可使用彈載毫米波合成孔徑(SAR)雷達進行末端制導,它在方位分辨率上比真實孔徑雷達提高一個數量級以上,可實現對目標的直接成像;從而大大提高彈頭的抗干擾能力。雖然SAR雷達無法探測正前方的目標,但反艦導彈採用擺動式彈道突防的飛行軌跡就是S形,從而始終與目標保持著一定的夾角,這樣既可以提高導彈的突防概率,又適合SAR雷達的應用。我國合成孔徑雷達已經應用在反艦導彈、空地導彈、對地觀測衛星等領域。
雖然低空制導段導彈速度在3~10馬赫之間,超出紅外制導導彈的常見速度範圍,但紅外制導導彈在大氣層中高速飛行時,可以採用在側面開光學窗口的技術措施,並在導彈初制導、中制導階段採用內冷式保護罩降低窗口溫度,即在紅外窗口材料內部形成制冷通道,通過流入的制冷介質相變而加熱升溫實現吸熱,從而降低窗口溫度、使紅外制導頭正常工作。美國的“標準”-2防空導彈就採用了窗口冷卻技術,但不清楚是內冷還是外冷。即使不使用冷卻窗口,也可採用凹進窗口。經過適當設計也能起到冷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