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22日電/法新社11月20日報道《中國農民等待土改革命》,摘要如下:
中國允許6億農民“交易”土地的承諾,有望使許多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浙江農民盧金亮(音)的經歷表明,貫徹改革面臨許多挑戰,包括頑固的地方政府利益。
兩年前,盧將一小塊閑置土地以每年480元的價格租給鄰居養豬。但今年7月,當地政府認定他和另外25家的租地協議無效,稱就算是屬於“農業”的養豬活動也不能使用耕地。他們拆掉6個豬圈並指責承租者“非法占用農地”。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剛公布的具有突破意義的改革承諾中,農民將獲得流轉和出租土地的法律根據,能夠買賣所謂“土地使用權”,並將被賦予更多財產權。
其實,租盧金亮的地養豬的盧龍飛(音)正在執行國家政策——發展“大農業”並幫助農民將土地變為“商品”,但改革遭到從現狀中收益頗豐的地方政府的反對。目前,農民能“集體”擁有土地,但地方官員擁有以極少甚至不予補償的代價占用土地的權力。
分析家表示,三中全會相關措施將鼓勵農民離開土地,並增加貧困農村地區收入。不過“地方政府不會輕易放棄自身利益,”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告誡說。“這將取決於中央政府的權威,以及推動這種機制的措施是否足夠有力。”
家裡三代都養豬的盧龍飛經過4年在海軍服役,以及做小生意的不成功,回歸家族事業。他認為農民應該有決定如何使用自己土地的自由。“他們都希望將地租給我,”他說。“老年人無力種地,年輕人都在工廠打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