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艦彈道導彈實際上是普通彈道導彈的“改進版”,由於此類彈道導彈主要針對移動在大洋中的航母戰鬥群,故稱為“反艦彈道導彈”,也叫“航母殺手”。 |
DF-21D的射程將在航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之外(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對航母形成威脅。這使得DF-21D導彈成為中國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戰略的關鍵要素。這種導彈可能會阻止美國海軍介入大陸與台灣之間或中國與其鄰國因為南海和東海爭議島嶼而爆發的衝突。
中國想把美國航母困在海港中,明顯可能源於1996年的那次事件,當時美國兩個航母戰鬥群開進台灣海峽,因為中國為了動搖台灣選舉而在該地區進行武力恫嚇。美國航母的存在迫使中國停止了導彈射擊和軍事演習(旨在向中國“鬧分裂的省份”施壓)。
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防務戰略包括用數百枚近程、中程和遠程彈道導彈壓制位於日本本土、沖繩、韓國和遠至關島的美國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攻擊機群。
據報道,DF-21D的能力似乎激起了國防分析家的極大興奮。
新美國安全中心亞太安全項目高級主任帕特裡克•M•克羅寧在2010年寫道,“中國反艦導彈能力的出現,特別是DF-21D導彈,代表著冷戰後第一種有可能阻止我們的海上力量投送並且是專門為此而設計的能力”。
吉原恒淑,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在2010年寫道,“中國能夠在美國接近至足以對中國大陸進行反擊的距離之前打到和擊中美軍。……這在更廣泛的意義上強調了美國海軍不再能夠主宰海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
即便是當時的國防部長羅伯特•M•蓋茨也在美國空軍協會2010年航空航天會議上稱中國正在投資於網絡戰和反衛星戰,以及防空和反艦武器,包括彈道導彈,“能夠威脅到美國進行力量投送的主要途徑”--前沿空軍基地和航母打擊大隊。
在2009年5月,美國海軍研究所的《學報》雜誌封面是一張美國航母爆炸起火的藝術繪畫,上面的標題是“中國的航母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