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郊區的農民在路邊曬玉米 |
中評社香港2月16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2月12日載文《中國玉米會重蹈大豆的覆轍嗎?》,摘要如下:
一談到玉米進口,中國領導人難免會想起大豆的歷史教訓。
中國農業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黃大昉周四對記者說,不能讓玉米像大豆那樣嚴重依賴進口,不能重蹈大豆的覆轍。
從某些方面講,中國大豆政策是戰略上的失誤。
直到本世紀頭幾年,中國大豆基本上還是自給。作為一種油料作物,大豆是亞洲許多最受歡迎的食品和調味品(例如醬油)的重要原料。在中國劃定的最低糧食自給率95%的目標中,大豆也曾被列入自給自足的計劃,但黃大昉說,政府雖然沒有放棄糧食自給率目標,但已經不再把大豆算入其中。
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需求攀升,一方面也是因為開放大豆進口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一項承諾。到2004年,中國大豆進口量已超過國內產量。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去年進口量達到6,340萬噸(約三分之一進口自美國),國內產量僅為1,300萬噸。
關注中國戰略獨立性的人擔心,中國的玉米市場有重蹈大豆覆轍的跡象。
2010年,中國從過去的玉米淨出口國變成淨進口國,進口量呈爆炸式增長。在中國進口的玉米中90%以上來自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