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取締的“調整線”
演習中,一個險情的出現,讓旅指揮員在大冬天出了一身冷汗。
進攻戰鬥中,3輛步兵戰車按預先的時間協同方案,超越坦克發起衝擊。而此時,坦克梯隊因為地形生疏,延遲了預定協同時間,仍在搜索目標準備射擊。
幸虧一名指揮員及時發現了這一險情,立即對步兵戰車的行動和坦克的實彈射擊進行調整,才避免了“自己打自己”慘劇的發生。
戰後複盤,有的指揮員不留情面地指出,要是按慣例設個“調整線”,這樣的險情根本不會發生。可旅領導雖然也因險情的出現有些後怕,卻堅定地認為這個“調整線”不設就對了。
啥是“調整線”?
劉旅長說,以往演習中,在戰鬥任務轉換的重要時節,往往用設“調整線”的方式,把戰鬥行動人為分解開來。兩面紅旗一插,一條無形的“調整線”就設好了,部隊到達“調整線”後先停下來,完成調整和部署,再穩穩當當地進入下個演習環節。
“真正打起仗來,哪來的‘調整線’?未來的仗怎麼打,我們的演習就怎麼練。”演習前,劉旅長就力主取消“調整線”。當時還有人感到這一招是不是多餘,演習場上的險情一下子驗證了取消它的價值。
在不組織現地勘察、不進行演習駐訓的情況下,直接實施嚴寒環境中的實兵實彈演習,面臨的安全壓力將是空前的。但該旅大膽向實戰要求靠攏,堅持讓部隊接受實實在在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