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南方週末:霧霾裡的樂觀和犬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3 09:56:35


  中評社香港3月13日電/犬儒主義的“壞事變好事”,具備“思想能力”的精英人才才玩得起來。

  不久前,面對北京的重度霧霾,學者于丹說,“天昏地暗一座北京城,能做的就是盡量不出門,不去跟它較勁。關上門窗,盡量不讓霧霾進到家裡;打開空氣淨化器,盡量不讓霧霾進到肺裡;如果這都沒用了,就只有憑自己的精神防護,不讓霧霾進到心裡。”用主觀臆想來逃避生活中的壞事或災禍,是一種常見的白日夢心態,也是一種不得已的自我保護。問題不在於于丹有常人的心理缺陷或自我保護需要,而在於,作為一位學者,她不該對此渾然不覺,更不該將此當作一種人生智慧來向世人炫耀。

  人在不斷遇到壞事或遭受不幸時,認為事情“還不算太壞”、“壞事可以變好事”,或者甚至堅持“這本來就是好事”,如此逃避現實和保持過度的樂觀,在社會心理學裡叫“波利亞娜症”或“波利亞娜人格”(類似伏爾泰小說《老實人》裡那位永遠盲目樂觀的哲學教師和魯迅筆下的阿Q)。波利亞娜(Pollyanna)是美國作家波特(Eleanor H.Porter)1913年同名小說的主角,她是一個不幸的小女孩,因為失去雙親,被送到西部的親戚處寄養。她從小沒了母親,父親臨終前囑咐她要滿懷希望,好好生活,並教給她一個“快樂遊戲”。那就是,不管碰到什麼糟心的事情,先想想它好的一面。父親一死,波利亞娜立即就有了一個玩“快樂遊戲”的機會。她想,父親死了,去天堂與母親相見了,死得真好,於是她心裡充滿了快樂,不再覺得悲傷。

  波利亞娜現象還被用來解釋,為什麼許多人總是把過去記憶得比實際上更為美好,這叫作記憶的“波利亞娜原則”。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頭腦在處理愉快的信息時比不愉快的信息更為積極,因此,對過去的回憶選擇好的一面往往超過不好的一面。離過去的事件越久遠,這種偏見就越明顯。壞事發生時越能“往好處著想”的人,在事情過後也就越會對過去有正面的回憶。這種情況,在一些人對“文革”的美好回憶中相當明顯地表現出來。

  像波利亞娜那樣看待生活中的壞事是一種樂觀主義,與之相反的不只有“悲觀主義”,還有“犬儒主義”。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樂觀主義也會轉變為犬儒主義,樂觀的犬儒主義或犬儒的樂觀主義是一種最詭異、最病態的心理現象,不幸的是,這種心理疾病正發生在遠不止于丹一個的知識分子身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