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9日(週二),中國的戰鬥機起飛攔截在南海上空的美軍偵察機,隨後雙方隔空互指,美國稱中國的戰鬥機“惡意逼近”美軍偵察機,造成危險,并公布當時的相片,雙方也從27日在美國國防部進行為期兩天的會談,討論公海及其上空的“海上和空中行為准則” |
中評社香港9月3日電(記者 黃蔚編譯報道)《日本時報》本月1日刊登美國著名海洋政策分析家和政治評論家馬克•維倫夏(Mark J. Valencia)的分析文章稱,中美一旦越過臨界點,戰爭則無法避免。而在當前,由於美國亞太外交政策的失敗、無法有效聯合東盟十國制華、各項技術優勢正在相對減弱,戰爭的威脅係數正在不斷提高。
文章編譯如下:
用五角大樓的話來說,8月19日的中美兩國軍機異常接近事件與“我們想要與中國改善關係的願望背道而馳”。中美之間的政治關係岌岌可危。
中美兩國的分析人士都警告稱中美之間存在一個“臨界點”,一旦越過,戰爭則不可避免。於是兩國在隱藏真實意圖的同時,認真為可能爆發的戰爭做足了準備。這樣的做法並不是在兩面下注,因為為戰爭做準備是一條不歸路。邁過臨界點之後,國家思維與政策決定將不可避免地因爆發的衝突而傾斜。
強強之間的對抗並不是新鮮事。經典的現實主義理論認為,老牌強國將竭力保持現狀以維護自己在現行體系的頂端位置,並視新興國家為潛在威脅。受現行體制約束的新興國家,則會全力拓展國際架構,它們害怕老牌強國在它們構成威脅之前就被扼殺在繈褓中了。
古希臘哲學家修昔底德將這一“自然”過程描述成“崛起”與害怕的結合體——戰爭將無可避免。這一現象被稱作“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兩國能避開這一陷阱嗎?
這似乎是在杞人憂天,但中美關係實際情況確實是一日不如一日。中國期待扮演“世界政治系統中心”的角色,也期待成為破舊立新者,還期望成為像美國一樣的“卓異國家”(由“美國卓異論”引出,指一個國家獨特優越,具有其他國家無可比擬之處)。將中美兩國合適地擺在這樣的位置上,正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期待達成的“新型大國關係”。他於去年6月與奧巴馬會晤時提出了這一構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