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天上戰場,我們該怎麼辦?面對來自未來戰場的拷問,該旅在主戰裝備邁入信息化的那一天開始,就一刻不停地組織人手攻關,建設和完善野戰信息網絡。
走出硝煙,該旅黨委“一班人”清醒地意識到:編織信息網絡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必須永遠保持沖鋒在路上的姿態。
一批熟悉體系作戰的人才,充分釋放體系制勝的能量——
體系人才,靠體系模型規劃成長“路線圖”
演習打響後,該旅指揮員借助電子干擾的“煙幕”,時而呼叫上級火力支援、時而調動配屬火力急襲,向對手的指揮所、雷達陣地、通信中樞等要害目標發動精確打擊。
演兵場上記者看到,一批熟悉體系作戰的人才,充分釋放體系制勝的能量。一時間,演習呈現出“前沿縱深同時打,空中地面一體打,要害目標重點打”的態勢。
然而,該旅當年卻有過“手捧金剛鑽,怕攬瓷器活”的尷尬經歷——
那是一場打得很悲壯的演練,記者摘錄了部分官兵的復盤總結:“反坦克武器自身防護性差,‘敵’坦克沖到眼前才命令我們打擊不是送死嗎”“電子干擾設備輻射功率大容易被偵測受到‘定點清除’,卻動不動就讓我們實施干擾”……
一個個尖銳問題讓指戰員們臉紅冒汗。都知道體系作戰無聯不勝,旅里的知識講座也辦了不少,為何到頭來還是陷入各自為戰的怪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