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中國股市接連大幅震蕩(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8月29日電/自從經歷6月末暴跌後,中國股市便元氣不足、時而有恙,最近一周再次上演驚心一幕——上證指數連續六天暴跌千點,重回“2時代”,8月24日急挫8.49%,創下八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加上同期歐美股市的震蕩,人們擔憂新一輪全球經濟危機或在不遠處。
法國《歐洲時報》8月28日載文《救指數易 推改革難》,文章說,人民幣貶值被認為是全球資本市場震蕩的導火索。人民幣突然貶值,以及中國經濟基本面缺少亮色,加劇了外圍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數據的質疑,削弱了其對中國經濟轉型的脆弱的信心。表面上看,這種現實舉措與負面情緒的咬合似乎有理,但別忘了“經濟是一連串事件”,朝別人潑臟水并不難,難的是挖出“一連串事件”的真容。
環顧全球,除了美國經濟呈現緩慢複蘇跡象,各大經濟體內部問題重重,於是就把全球經濟複蘇的過高預期壓在中國身上——事實證明,這些年中國的確成功扮演了全球經濟引擎,市場、出口、資本、人口紅利、外匯儲備、堅挺的人民幣……各大經濟體或多或少從中沾惠,獲得喘息甚至繼續享福的機會。然而,獨木難支,這種用延緩自身轉型換取增長率、乃至為他國謀福利的“不可承受之重”,對中國的長遠發展絕非好事,中國有自己方方面面的改革任務。
此次人民幣貶值,是中國就美元加息預期所做的一個正常應對,是中國匯率改革的一次實踐。與其怪人民幣貶值壞了事,倒不如說是美元周期的變化引起了新興經濟體的系列反應,根源還是在美聯儲貨幣政策上。我們無意苛責或幹涉某一國的經濟政策,但是作為美元加息這種影響全球各個角落的重要大事,經濟體之間是否有必要進行意見交換、聯合評估、相互協調,盡量減少政策的溢出效應?
現在,一些輿論在需要中國的時候,就給中國灌高湯,在指責中國的時候,就給中國安上高破壞力之名,他們其實是扭曲了自身的預期,也高估了中國的能量。全球的事需要每個經濟體出力,辦好份內事,簡單寄望於任何一者身上都是不切實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