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城市街頭的“中國夢”宣傳畫 |
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外界對中國的看法變化很大。幾十年來,西方欽佩中國,而現在出現了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悲觀。這有根據嗎?
美國《赫芬頓郵報》7月18日載文《中國幾乎不會注定失敗》,文章說,許多人未能認識到推動中國經濟前進的全部積極因素,或者衰退甚至蕭條在我們西方經濟體中所起的作用。比如,美國獨立200多年來,就經歷多次急劇衰退、甚至蕭條,但依然成為全球經濟超級大國。沒有哪個經濟體會一帆風順,景氣與低迷交替才是經濟發展的常態。中國經濟也不例外。
與其他經濟體不同的是,中國做對了很多事。筆者首次去中國是在1988年,當時中國的一流大學表現糟糕,尚未從“文革”的傷害中恢複。重男輕女是公開的現象。上世紀80年代末,大學畢業生只有幾十萬,而今天將近800萬。在許多學校,女性如今占多數。以前,只有少數中國人到西方留學,現在僅在美國大學念書的中國留學生就30多萬。
“四化”開始之初,中國出口額不到100億美元,而今天已超過2.3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據預測,中國將在未來20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上世紀80年代末,絕大多數中國人生活在農村,此後至今,已有2.5億農民移居城市,如今中國多數人生活在城市。25年前,中國很少有人擁有私家車,而今天中國是世界最大汽車市場。
此類經濟方面的事實重要,政治方面的同樣重要。中國經濟增長及崛起成為亞洲第一強國激發中國人民的自豪感。毫無疑問,今後20年,中國會是一個大國甚至超級大國。軍力增長及“中國夢”抹去了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的百年屈辱。或許這是兩個世紀以來,中國人第一次為本國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感到驕傲。
中國未來通往權力、經濟和政治偉大的道路肯定不是筆直的。但方向是明確的。今後20年,中國將以經濟超級大國以及軍事和政治強國的形象出現在世界舞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