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就是我們的戰場!”周劍秋和他的戰友們把故障當敵人,眼睛裡容不得一絲一毫的“沙粒”,遇有情況盯住不放,“故障不過夜,故障不上天”既是他們的工作責任,更是精神傳承。
一次節後開飛,機務兵何勇在檢查飛機後段下腹時,發現掛了一滴液體,他伸手摸一摸、用手拈一拈、送鼻聞一聞,認為發動機外置機匣艙可能漏油。
在場同事覺得這麼小的油滴很正常啊!但何勇堅持自己的判斷,他打開發動機外置機匣艙門,直接趴在艙門旁,打著手電筒,沿著油路分布,開始一段一段地順藤摸瓜。
寒冷的鐵板上,何勇找了近半個小時,他發現在兩根軟管交叉處有磨損,其中一根軟管出現液壓油滲漏。液壓油滲漏,飛機的舵面失去操作,嚴重時會導致起落架空中放不下。
萬無一失的機務保障,拼的不僅是舍我其誰的血性,更是一絲不苟的責任心!
和機務官兵接觸多了,發現他們大多都是只幹活、少說話的“老黃牛”。他們可能當了二十幾年兵,肩上扛的都是中校了,可依然奮戰在機務一線和普通一兵沒什麼兩樣。
又一“大戰”在即。有位機務中隊指導員記下了分管機務工作的中校副團長36小時活動記錄:
當日晚22:00,部隊已經熄燈休息,副團長還在給機務大隊中隊長以上骨幹開會,再次部署機務保障注意事項,隨後帶隊逐架飛機做好最後一次把關工作。
凌晨2:40,部隊接到進場準備通知,剛剛從外場回來沒多久的副團長顧不得休息,又隨著部隊奔赴外場。
上午10:00,由於天氣原因,飛行計劃幾次順延,一直在保障和待命狀態來回切換讓官兵有些疲憊,副團長通知灶上現煮了咖啡和茶水,並挨個來到機組給官兵打氣鼓勁。
次日中午12:17,隨著一架架戰機順利升空執行任務,參加保障的機務官兵們終於可以稍作休息,而副團長卻緊盯著指揮大屏幕,隨時關注著飛機的狀況。
次日下午16:05,戰機平安返航,其中一架飛機雷達包在飛行中有破損情況,副團長立即組織力量協調配件展開維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