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軍作為全域懾戰的“車輪上的部隊”,練就快捷精准的動態保障功夫非常重要。
作為發射營轉運班指揮員,三級軍士長任曉磊如此形容他在去年演習中看到的後勤保障景象:“靜如處子,動若脫兔。”旅裡為解決戰時分散點位後勤保障難題,實行主戰保障模塊化、機動化編組,打破前方後方“楚河漢界”。當他把導彈轉運到發射陣地後,立即轉入後勤保障隊伍。
如此一來,後勤編組與快打快撤作戰行動一下匹配起來。作為戰士,任曉磊的理解很接地氣:建設打仗型後勤,實戰化訓練是關鍵。如果後勤訓練仍停留在搞幾次野戰救護、煮幾頓野炊、換幾個汽車輪胎,那麼保打贏將是一句空話!
念好“合字訣”
不為所有,但求所用
【觀察案例③】 現代戰場呼喚“共享控”
提起高原駐訓,旅勤務連司務長席明明就想起多年前“借鍋造飯”的窘境。
那年6月,連隊正在東北林海進行對抗演練,突然接到赴塞外執行實彈發射保障任務的命令。第一次到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執行任務,人與裝備都出現高原反應,帶來的炊具只能煮出夾生飯。人生地不熟,也缺少協調機制,是旅領導托熟人,輾轉到陸軍部隊借來高原炊事裝具,才解了“燃眉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