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浙江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公布了33條減負方案,其中擬規定小學生晚9點、初中生晚10點可經家長確認拒絕完成剩餘作業,引發輿論熱議。網友認為,規定無疑是善意的,就怕孩子有借口,就怕家長不領情。保障孩子睡眠當然重要,但作業“減量提質”才是關鍵。圖片來源:北京晚報 |
中評社香港11月1日電/“減負”話題這兩日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來啊,一起做學渣啊。”近日,一篇名為《南京家長已瘋》的網文刷屏,文中提到的“減負措施把家長逼瘋”的現象引發大批人共鳴,與此同時,浙江發布“減負33條”同樣引發家長大片吐槽。
美國《僑報》11月1日載文《“減負措施把家長逼瘋”,教育改革既要做減法,也要做加法》,文章說,一邊是“不許補課,不許考試,晚9點後可以拒絕做作業”;一邊是社會所青睞的“985”“211”,而想進這些重點大學,就得上重點初中、重點高中……在這種特殊的國情下,家長們怎能不為減負而焦慮? 誰先減誰掉隊,課上改課外累,這正是家長們的擔憂。在“一張考卷包打天下”的學業選拔中,被減負的孩子就可能淪為被淘汰的孩子,成為“快樂的學渣”。畢竟,在“每分必爭”的升學競爭中,家長很難不關注孩子的分數,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孩子的未來息息相關。
其實,無論家長和學校,都有著相同的著力方向——就是讓孩子高效學習、培養興趣、健康成長。減負是為了教育,但教育不是為了減負。減負不能簡單地做減法,盲目出台各種“不許”,而是要從學校和教育體制層面進行配套改革,換句話說,教育改革既要做減法,也要做加法,更要做乘法。 治本之策,還是要加強頂層設計。
一方面,減負要“提質增效”,在推進校內減負的同時,要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訓,讓興趣活動、體育鍛煉填滿孩子的課外時間,而不是早早放學把孩子推給繁忙的家長。
另一方面,要從源頭上改革教育評價體系,破除升學中的唯分數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