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育鈞(中評社 孫儀威攝) |
中評社博鰲3月30日電(記者 孫儀威 黃蔚)2015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昨日召開了“經濟新常態”分論壇,國務院參事室特邀研究員、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保育鈞、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春華資本集團主席胡祖六,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名譽院長、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林毅夫,高盛資產管理業務前主席、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出席論壇,並就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內涵、國企改革及反腐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等議題展開討論。
定義新常態
拉迪認為,“新常態”是一段過度時期,是消費而不是投資,同時服務業會加快增長。2005年左右,生產成本的攀升使中國發現,原先的增長方式是不可持續的,轉型到新常態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其中挑戰重重。
胡祖六表示,在他看來,“新常態”就是低增長,如果意味著中國增長率低於10%的話,就可以理解是低增長。
保育鈞指出,“新常態”除了人們議論的中高端水平,中速發展之外,“新”在於過去是政府投資為主,將來是市場為主。強調民間創新,民間投資,將來市場資源配置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但同時保育鈞表示,他擔心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不能完成任務。兩會決定固定資產投資是15%,去年投資了50萬億,增長了7.4%。今年要增長7%左右,那就是在去年投資50萬億基礎提高15%那,即59萬億,我們現在鐵路投資高達8000億,1、2月份投資不到3萬億,民間投資只有2萬多億。所以新常態下如何大力啟動民間投資是很大的問題。所以借機會呼籲,“新常態”不要談7%或8%的速度了,真正要由市場作主,民間投資,“新常態”才有希望。
樊綱表示,他不認為兩位數的增長是“舊常態”,對於中國經濟而言,兩位數的增長屬於過熱,會出現經濟泡沫。他認為7%、8%反而是回歸常態,7%到9%是真正的常態增長。所以,樊綱認為是政策定義下的常態,是以政策為主導的。回到改革和政策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包括市場改革和私營部門,消費型和增長和生活的質量,以及生產率,如果從這些角度來定義新常態的話,也是有更好的政策指引,新常態是一個政治的概念,需要一個引導。你這樣認為的話可能就更容易理解,而且這也會為經濟帶來更好的政策刺激。我也不知道7%是不是真的就是底限,如果沒有達到這個增長力的潛力我更擔心。作為發展中國家一定要實現潛力的增長率,而不是說設定一個真正適合經濟的增長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