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韓國或已做出轉投中國的戰略抉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11 00:20:00


 
  然而,總統府新聞稿還聚焦在了“歐亞倡議”上,尤其是朴槿惠訪問絲綢之路上的古老城市撒馬爾罕之時。這個擁有1400年歷史的城市是絲綢之路上亞歐的連接點。

  歐亞倡議是一項雄心勃勃的工程,希望通過運輸、物流、貿易和能源網絡連接歐亞大陸。2013年10月,朴槿惠在提出“新絲綢之路”時提出這項倡議,希望建立從釜山到倫敦14天的陸路物流網絡,取代目前需要45天的海運。

  贏得中亞的支持是使中俄肯定“歐亞倡議”價值的重要步驟。因此,“歐亞倡議”的目標是從歐洲造勢,通過中亞、中國、俄羅斯最終打開朝鮮的大門。隨著韓國主動權的增加、潛在利益的清晰,堅定中俄促使朝鮮行為更加負責的決心。因此,歐亞倡議有中長期戰略意義。

  另一方面,歐亞倡議也暗示了美國在朝鮮問題中的作用將進一步減弱。韓國最終選擇中俄來處理朝鮮問題有巨大的戰略意涵。選擇向西而不是向東,表明韓國認為其未來更應該與陸地國家,而不是海洋國家進行合作,因為陸上的成功相對降低了海洋環境的重要性。

  傳統上,韓國對自己戰略地位的看法與美國類似。尤其是相對朝鮮而言,韓國的戰略地位一直是從帶著美國色彩的鏡片中檢視。即使在實行南北和解的陽光政策時期,韓國也沒有真正背離美國“朝鮮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的中長期戰略政策。所以,在撒馬爾罕到底發生了什麼?

  從中等強國的理論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線索,但也可能混淆視聽。最常見的定義是,中等強國處在全球權力層次結構的中間。不少研究認為:中等強國受到程度較高的安全威脅時,會與大國結成同盟;安全緊張程度較低時,則希望發揮獨立作用,構建機構限制大國之間的行動,以最大化自身話語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