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9日電/近年來,伴隨著民間收藏熱,中國各地民營博物館勃然興起。然而,許多民營博物館運營並不順利,普遍面臨資金短缺、場地狹小等現實困難,許多博物館在破產邊緣努力探索新的運營方式。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文物學會理事、文化部中國畫研究院原副院長趙榆告訴記者,截至2012年年底,全國共有博物館3415座,其中民營博物館456家,但考慮到很多私人設立的民營博物館並未在相關部門登記註冊,真實的數字或許要大很多。
趙榆認為,民營博物館往往可以填補國有博物館的收藏空白。民間收藏一般出於個人愛好,比如小人書、筷子、飯票、車模、小鞋等,這些東西表面上不起眼,但藏品一旦成了規模,都非常有價值。
世界經典汽車模型藏館(天津)館長楊國發因收藏了3000件立體車模、上萬件平面車模而被載入世界吉尼斯大全。他告訴記者,收藏車模完全出於個人愛好,因為數量較大才開了博物館。“至少在車模方面,相信沒有一家國有博物館能和我比。”楊國發說。
同樣出於愛好,天津祈年灣奇石博物館館長王長河用十餘年的時間收藏了1500餘塊奇石,並成為中國觀賞石一級鑒評師。
儘管中國一直重視民營博物館發展,2010年1月還曾由7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意見》,但由於各地落實程度的不同,許多民營博物館因缺乏資金支持而生存艱難。
王長河的奇石博物館不僅免費開放,每個月還發放200份奇石文化冊,全部資金來源於他自己開的一家飯店,一旦飯店虧損,博物館也就開不下去了。而楊國發的車模博物館最大問題在於沒有場地,很多物品無法展出,成了“倉庫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