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電/《從世界秩序的轉變論中華文化復興之道》 作者:林炫向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提要:世界秩序正處在一個歷史轉捩點上,西方的霸權與其政治經濟模式正在式微。處在這個歷史關口,中華文明未來應該扮演什麼角色?發揮什麼作用?中國人是否能提出一種替代的世界秩序?欲回答此類問題,吾人不能簡單地套用中國古代的思想,而應該從一種比較文明的視野,重新認識吾國的文明與歷史。文明是一個涵蓋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哲學思想等諸多方面的有機整體,因此不能割裂加以研究,也不能只側重其中某一方面,否則即落入化約主義的陷阱。本文主張以一種整體論的途徑,將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進行全面地比較,如此才能對自身文明有一種充分的認識,才有可能提出一種切實可行的替代秩序。
關鍵字:世界秩序、文明研究、整體論、錢穆、韋伯
一、西方霸權的沒落
文明研究從19世紀末開始出現,起起伏伏,直到今天,有人認為已經經歷三波, 有人則認為已經進入第四波。 但是即使在宏觀社會學的領域,文明分析一直是處於邊陲地位。不過,近年來似乎重新興起一股文明研究的熱潮, “西方的興起”與 “西方的衰落”的題材再度成為關注的焦點。這股熱潮的出現,究其心理背景而言,恐怕與所謂的 “中國的崛起”脫不了關係。例如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其近作《文明》一書序言中,說明該書的靈感源自何處時說:“是2005年我首次走在上海外灘時想到的?還是在粉塵彌漫的重慶,聆聽中國官員描述眼前堆積如山的瓦礫堆日後將成為中國西南方的金融重鎮時產生的?…”整段講的都是他的 “中國經驗”,最後,開場白的結語是:“我們正經歷西方五百年優越地位的終結。”
不僅西方的學者有這種 “西方霸權的衰落”的意識,華人學界也普遍感受到一種天翻地覆的轉變正在發生。例如台灣朱雲漢院士指出,人類正在經歷一場數百年難得一見的 “歷史巨變”。這場巨變包含四重世界大趨勢的反轉:以美國為首的單極體系的衰微、第三波民主的退潮、資本主義全球化陷入困境以及西方中心世界的沒落。朱教授主張,面對這樣的大變局,人們應該 “跳脫過去習以為常,並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主流價值觀與思考模式,因為這些價值觀與思考模式只是一時一地的歷史產物,從來就不是放諸四海皆准的金科玉律。” 無獨有偶,台灣的許倬雲院士也對所謂的 “現代文明”加以檢討與批判,而這文明的主要要素,是從西方文明發展出來的 “現代國家”(modern state)與 “資本主義”(capitalism)。 許院士的批判意在說明,以西方文明為基體發展出來的 “現代文明”已經百病叢生,到了必須改弦更張的時刻。中國大陸學者蘇長和教授也說:“社會科學中的問題與時代相關。現在是一個歷史關口,舊制度與大革命,還有,威斯特伐利亞的主權秩序處於前所未有的考驗中,中國在這個歷史關口崛起,等等,所有這些問題為知識系統變革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反叛、創新、焦慮、革命交匯於此。” 可見,人類文明處在歷史轉捩點、西方獨霸的世界秩序或格局正在崩解,幾乎已經是學界普遍感受到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