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29日電/歷經2016年的全球諸多政經震撼後,各界尚未休養生息,又要迎來可能更瘋狂且不可預測的2017年。尤以民粹主義當道,美歐同陷體制危機、國際油價飆漲,抑制經濟成長動能,以及台灣限電夢魘,重創企業民生常軌等三大經濟下行風險最為擾人。其中,前二點為全球共有,第三點則是台灣特產。
台灣工商時報今天社論指出,先就民粹問題來說,其在經濟層面的原罪就是不均。舉例來說,1980年代以來,美國與台灣都出現企業獲利持續高過經濟成長的現象,導致美國稅後企業利潤占GDP比從1986年最低時的3.4%,一度升到2012年最高時的10.4%;台灣企業營業盈餘占GDP比也從1981~82年的29.6%,提高到2015年的36.1%,顯示經濟成長果實日益集中在企業身上。而愈發嚴重的全球性所得分配不均,成了各國民粹運動帶來充足的成長養分。2016年6月英國公投退歐、11月美國總統大選由政治素人特朗普(D. Trump)意外勝出,則是近年民粹運動的新高峰。也難怪IMF對經濟成長樣態的期待,會從過往的平衡(balanced)、可持續的(sustainable),轉為更包容性(inclusive)的成長。
然而,民粹運動撼動國際政局的戲碼,才演了上半場。就美國而言,依靠民粹力量當選的特朗普必將回應選民期待,若按其“言出必行”的作風強推競選時主張的美國優先政治立場、外交孤立、貿易保護理念與削弱聯儲局獨立性的政策,不只將增加國與國間的摩擦,阻礙國際貿易往來,亦加劇生產力成長放緩的腳步,削減美國與全球經濟成長潛能;而當聯儲局獨立運作威信受損,金融市場將對聯儲局買債與低利率等寬鬆貨幣政策承諾抱持懷疑觀望態度,甚至因信任喪失而引發金融市場動盪。
隨著美國大選落幕,民粹勢力改變政局的風險也移回歐洲。2017年3月英國正式提出退歐申請、4月法國總統大選、8~10月德國國會大選,讓全球幾乎無一刻安寧。除了各界較瞭解的英國退歐影響外,法國總統大選期間,留歐派與脫歐勢力間的強弱與消長,將時刻牽動歐盟及全球金融市場的敏感神經。若屆時憑藉民粹勢力支持的脫歐派贏得大選,歐盟恐失去法國這個重要的核心成員;至於民意支持度飽受恐怖攻擊與難民危機拖累的德國留歐派總理梅克爾(A. Merkel),又將面臨主張脫歐的新選擇黨聲譽鵲起之挑戰,亦增添歐盟逐漸土崩瓦解,重創金融市場之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