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劉建平(中評社 臧涵攝) |
中評社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 臧涵)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劉建平昨日在北京大學舉辦的“中華文化論壇”分組討論時表示,化解“台獨”意識形態和應對“台獨”政治國際化挑戰需要“一個中國”的文化戰略,而文化戰略能夠成立的前提是作為知識生產的學術的存在並取得跨文化地位。
劉建平表示,2016年,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選舉獲勝、主政台灣,與大陸關係因回避“九二共識”急劇冷落而對前殖民帝國日本高調布置了具有黨政重鎮背景的代表,預示著“一個中國”話語整合的困難前景和台灣作為東亞地緣政治結構變動指標的可能性。“台灣當局新領導人必須完成沒有完成的答卷”,這是大陸輿論的“兩岸關係”敘事新命題。
但訴諸輿論譴責的政治願望等夠得到認真回應嗎?
劉建平認為,事實上,在恰逢台灣選戰的2015年就已經呈現了情緒對立的象徵互動結構:所謂“戰後70周年”,本應是從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民族歷史記憶確認大陸與台灣“一個中國”認同的契機;豈料,不僅“兩岸”隔空發生辯駁“國共抗戰功績論”虛實的徒勞爭吵,更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密會李登輝、蔡英文的心理戰攻勢,而且都以譴責文論表面化於大陸主流媒體。
劉建平分析說,前者是國共兩黨內戰後尚未達成歷史和解故而難以建構兼容性政治認同的再確證,後者則暗示日本大膽地摸索到了與“兩個中國”政治的外交體制貫通;但以尖銳的台灣指向批判形式見諸媒體,就反映了嚴重的問題意識無自覺。直面國共並無實質共識之脆弱的“兩岸關係”敘事及其遭遇的日本突破性國際挑戰,在戰後中日關係的“台灣問題”史邏輯整理前提下思考中國的應對戰略,是為緊迫的學術課題。
“兩岸關係”敘事與戰後中日關係
劉建平提到,台灣作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在戰後歸還於中國,但繼起的國共內戰導致蔣介石政府退守台灣而與大陸新中國政權對峙。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作出阻止“對台灣的任何攻擊”之東亞警察姿態,新中國的“解放台灣”內戰行動擱置而“兩岸關係”敘事話語開始建構,基本定義是“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