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0日電/據奧地利《標準報》網站1月7日報道,中國在巴爾幹的投資在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前就已經開始了。中國在馬其頓的投資始於2006年,在塞爾維亞則是從2008年開始,2009年,中國遠洋運輸公司買下了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接著中國也對阿爾巴尼亞和黑山的港口基礎設施進行了投資。
報道稱,在該地區的公路鐵路建設、電網的擴建和貸款的發放——經濟學家首先將這些視作是中國打開通往西歐道路的努力。在此期間,中東歐應發揮試驗田的作用。中國投資者可以在東歐學習如何貫徹歐洲的規則和標準。
報道表示,中國在希臘的投資已有42億歐元(約合327億元人民幣),在塞爾維亞則有26億歐元(約合203億元人民幣)——而且這一框架內的項目並非都已經結束。2016年中國已經是這個巴爾幹小國的第四大貿易夥伴。中國不僅提供貸款,同時也對科斯托拉茨電站進行投資。馬其頓有6.4億歐元(約合50億元人民幣)的外國投資來自於中國,它們被用於高速公路等項目,中國對波黑的投資到目前為止只有3.5億歐元(約合27億元人民幣)——很多項目迄今為止還在公示階段,還未正式啟動。
報道稱,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投資在“16+1”國家的所有直接投資中只占了1.3%,但中國與這些國家的合作正在日益增多。而奧地利在該地區所占的比例達19.1%。中國的投資在過去幾年來幾乎翻了一番。
維也納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羅伯特·施特雷爾表示,中國的投資受到歡迎。他的同事馬里奧·霍爾茨納認為,與歐盟不同,中國有可以迅速和實際動用央行資金的優勢,此外改善基礎設施也降低了自身的生產和出口成本。
報道稱,在中東歐和東南歐,希望能夠成為“中國節點”的願望占據了絕對主流。霍爾茨納說,奧地利也希望從中發揮作用,並且直到很晚才意識到在東部和北部的道路連接方面過去做的工作實在是太少了。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