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關注:博鰲首次發布金融發展報告
http://www.CRNTT.com   2019-03-27 00:26:03


《亞洲金融發展報告》首次亮相博鰲(中評社 李娜攝)
  中評社博鰲3月27日電(記者 李娜 秦正陽)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新聞發布會上,一個新產品吸引了在場嘉賓的目光,即博鰲亞洲論壇首次發布關於金融領域的一份報告。據博鰲秘書長李保東介紹,首次登場的《亞洲金融發展報告》也是本屆博鰲年會的亮點,是亞洲地區為世界貢獻的一個新產品。新聞發布會還請來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聯合的三家國際組織的嘉賓現場解讀報告的重點,發言嘉賓對亞洲基礎設施發展現狀、面臨的挑戰等進行了闡述,並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政策建議以及風險防控提出了一些看法。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秘書長楊再平表示,西亞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和基礎設施呈現兩極分化的特征,西亞地區經濟比較多元,經濟增長喜憂參半。從基礎設施的背景來看,西亞地區地緣政治風險較高,法律技術體系較不完善,投資面臨著較大的挑戰;在國家主權風險方面,大部分西亞國家的亞開行或者標普的評級比較低,或者說沒有被評級,在投資環境方面根據衡量制度質量六個方面的世界治理的指標,大多數西亞國家得分比較低;在法律體系方面,西亞國家的法律透明度很低,難以為投融資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他指出,目前大多數的西亞國家的金融體系相當薄弱,金融效率比較低下很難為長期基礎設施項目提供保障,西亞地區所有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均低於發達市場的平均水平0.64%,特別是也門、敘利亞、阿塞拜疆其指數水平顯著低於新興市場平均水平的0.33%。從基礎設施投資供給來看,楊再平表示,西亞地區公共部門的負債率較高,基礎設施融資難以依賴公共部門的投資,主要是這些國家他們的政府的公共負債都比較高,所以他們依賴私人部門比較多。

  對此,楊再平表示,西亞國家有必要放鬆監管要求,積極引入境內外金融機構廣泛參與基礎設施的融資;第二要創新風險的緩釋技術,吸引更多的私營部門參與基礎設施的融資;第三,應該加強區域內部合作推動建立區域金融中心;第四,建議應該推動GDP的標準化,將基礎設施的風險顯性化。

  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首席經濟學家許和意表示,目前中美談判還是有一些不確定性,以及新興市場還存在一些相關風險,所以政策制定者在區域內必須構建起具有彈性、長遠性的互聯,這才是區域努力的核心。他舉例說,在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中,東盟10+3的政策制定者是以發現問基礎設施投資不足的問題,因此非常努力的增加外匯儲備並使得經濟的基本面穩定。

  他談到,我們需要構建基礎設施促進增長,才能使未來幾十年在一個正常的軌道上面運行。東盟10+3從“一帶一路”倡議當中能夠長期收益,因為“一帶一路”幫助單個國家克服了潛力上面的不足,提供了一些新的機遇,使得我們可以獲取負擔得起的融資,能夠聚集資源、也能夠聚集一些國際金融機構的力量。

 許和意表示整個東盟的未來發展有以下幾個支柱:一是可持續發展;二是穩健的治理;三是借鑒亞洲項目的一些成功之處,然後推廣到其他地方;四是多邊的基礎設施項目,尤其是跨境項目;五是,與地方核心樞紐區域合作,比如新加坡、中國香港等,他們可以提供一些金融中介風險管理項目工程、爭端解決等。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學院第一副院長梁子謙在發言中談到中亞的基礎設施建設,他指出,中亞國家具有很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卻沒能夠建設起現代的基礎設施系統。中亞國家需要至少將6.3%的GDP投資到基礎設施建設之中,尤其還要和應對氣候變化結合起來,意味著這些國家需要將基礎設施投資占GDP的占比在未來12年翻倍,這個巨大的投資挑戰和缺口需要綜合性的改革措施,當然,政策不確定性、貿易摩擦、以及更加嚴格的金融監管也是挑戰,

  因此,有一個跨境的、有彈性的基礎設施系統才能夠促進這些國家的競爭力,中亞地區和歐亞地區應充分利用雙邊和多邊的一些項目來促進基礎設施的連通,“一帶一路”倡議能夠提供開放包容平衡的區域經濟框架,能夠提供共同發展的願景,也提供了各種不同的機會。基礎設施的發展在“一帶一路”、TPP等框架之下,能夠將深鎖內陸的中亞地區變成一個經濟連通和貿易連通的重心。

  (後援記者:錢盈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