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吳榮元、戚嘉林的促統情緣
http://www.CRNTT.com   2019-03-01 00:11:52


 
  關於這幾年來台灣社會的“祖國意識”是否有所恢復?戚嘉林表示,坦白的說,這很難回答,但是,《祖國文摘》在台灣二三百家書店的公開上市、180家大學圖書館贈送,形成大面積的覆蓋。

  因此,《祖國文摘》的出版,首先是使“祖國”二字60年來首次在台灣社會出現,在台灣神形俱現,也就是將抽象的“祖國”二字,化為具體可看見可觸及大大的“祖國”二字,也就是等同透過市場化的運作,如同廣告般的宣傳了“祖國”二字。

  《祖國文摘》出版迄今已是第九年,九年來多少讀者在書店、在圖書館、在許多場合閱及《祖國文摘》,靜靜的看,廣大的讀者當然知道本刊“祖國”所指意涵。戚嘉林說,我們反向思考,眾所周知,在台灣,“獨派”是有多慓悍,但九年來無人挑戰。“對此,我個人的理解,是等同默認。”因為,《祖國文摘》旨趣是立足於傳承日據時期台灣先賢視中國為祖國的情懷,是藉時事評論和柔性歷史記憶,喚起台灣同胞兩岸同屬一國的祖國意識,是感性國族認同與傳承的擴散。

  Part4 統一大道上的絆腳石

  《祖國文摘》的成功並不能掩蓋“統一在台灣並非是主流聲音”這一事實。在島內主張和推動兩岸統一的運動過程當中,困難必不可少。

  對於戚嘉林而言,最大的困難恐怕是“統一”遭到妖魔化後所形成的意識型態上的阻力。台灣在歷經兩蔣時代四十年的冷戰反共宣傳,將大陸妖魔化,“統一”不但是政治不正確,在戒嚴年代是思想有問題,甚至必需付出坐牢的代價。在李登輝時代,則是打著“國家統一綱領”的旗幟反統一;2008年5月馬英九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則強調“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政策,柔性否定“統一”。陳水扁則是公然以“平等”為由拒統,稱“平等就是平等,不應有某人是中央,而另一人是地方;一位是主人,他人是傭人”,全盤否定統一;故不論是柔性否定或是剛性否定“統一”,尤其是李、扁甚至異口同聲抨擊接受“統一”就是出賣台灣,向中共投降。因此,70年來,歷屆領導人是如此的否定“統一”,這使“統一”成了政治上的禁忌。

  另一個問題,則是“中華民國”的存在。戚嘉林說,島內藍營群眾不乏強烈認同“中華民國”者,他們雖然也支持統一,但受制於“中華民國”治下之思維,難有堅定的統一信念,每遇“台獨”抨擊賣台/投降,就未能理直氣壯回應。因為,大家出生成長的經驗都是在“中華民國”體制下,至於菁英,尤其是將軍、大使、富商等其一生榮華與“中華民國”政體難以割捨,更何況“台獨”又將中國傳統忠義的“投降”觀念與“統一”相連結。其影響所及,一則有時自己都跨越不出“中華民國”政體的心理障礙,遑論公開堅定主張統一的理念。因此,在統一的過程中,如何鞏固深藍之統一信念,召喚淺籃支持統一,其首要之務尤是恢復其視中國為祖國之認同,突破台灣同胞未能視中國為祖國的心理枷鎖。而這亦是台灣統派的歷史性任務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