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當局要摒棄僥倖心理,不要讓形勢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危險地步。 |
中評社╱題:台海變局下民進黨的“台獨”困局及其風險 作者:李鵬(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教授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台海地區也似乎面臨著1979年以來最大的變局。過去四年,由於蔡英文當局拒不接受“九二共識”,破壞兩岸互動的政治基礎,進行各種“台獨”分裂活動,煽動兩岸民意的對抗,導致兩岸關係出現嚴重倒退。更為嚴重的是,民進黨當局認為中美關係惡化是其推進“台獨”分裂進程的歷史性機會,加大了與美國勾連的力度,企圖藉助美國的支持來為抗衡大陸壯膽,並在台灣參與國際活動問題上實現“突破”。近一段時間以來,島內外的“台獨”分裂勢力又開始鼓噪“正名”、“制憲”、“公投”等激進“台獨”活動,台海局勢面臨著巨大風險。但筆者認為,如果從歷史視角和著眼長遠來看,民進黨已經深陷“想獨而不敢獨,謀獨而不能獨,稱獨而不是獨”的“台獨”困局之中,當前台灣當局和島內其他“台獨”分裂勢力的所作所為衹不過是在作“困獸猶鬥”的最後掙扎。在當前國際格局處於大變革大分化大調整,中美關係面臨40年來最大變局,台海局勢更加複雜嚴峻的情況下,認清台海變局背後的規律和實質,揭露認清民進黨“台獨”行徑的本質,不僅有助於我們把握大勢,堅定對兩岸必然統一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要防範由於台灣當局誤判形勢和僥倖心理,以及特朗普政府的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挑戰。
一、辯證看待更趨複雜嚴峻的台海變局
2016年民進黨重新上台以來,大陸歷次對台工作會議對台海形勢的判斷都是“更加複雜嚴峻”。認為台海形勢複雜嚴峻是一個綜合判斷,既包括台灣島內政局、經濟社會形勢和民意走向更加複雜嚴峻,也包括兩岸關係因協商談判中止、民間交流受阻而更加複雜嚴峻,還包括美國等外國勢力加大打“台灣牌”,與台灣當局加緊勾連而導致台灣問題的外部環境更加複雜嚴峻。
但是,複雜嚴峻更多描述的是台海局勢在當前形勢下在短時期內的一種狀態,如果從中長期來看,目前複雜嚴峻的局面衹不過是兩岸關係發展歷史長河和國家統一進程中的一段插曲,並不能改變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趨勢。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們的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①從歷史的視角看,今天台海地區的複雜嚴峻局面衹不過是過去70年以來,特別是1979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而不懈奮鬥,最終形成“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的局面後,島內外的“台獨”分裂勢力的一種“垂死掙扎”和“瘋狂反撲”。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空前提高,成為對國際體系和國際格局有重要影響的國家。無論世界多極化的趨勢朝著什麼方向發展,中國的地位和角色都不可能被忽視。近年來美國急於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在經濟、科技等領域對中國進行遏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它感受到中國的發展和崛起給美國帶來了壓力和“威脅”。知名學者閻學通教授甚至認為,“當前的國際格局,正從美國一超獨大的單極格局向中美兩超的兩極格局轉變,即兩極化”。衹要中國大陸的這種發展趨勢持續下去,兩岸之間的實力對比已經不僅僅衹是朝著向有利於兩岸統一的方向發展,而是越來越能夠在國家統一的進程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越來越強大的大陸將在“遏制力”和“吸引力”兩個層面全面碾壓島內分裂勢力的“台獨”圖謀。
所謂“遏制力”,主要是指大陸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遏制“台獨”分裂圖謀和分裂行徑的決心、能力與辦法。國台辦發言人多次表示,“我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和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②2019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也明確強調,“如果有人要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軍隊將不惜一切代價,堅決予以挫敗,捍衛國家統一”。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南沿海舉行有針對性的系列軍事演習,對李登輝的分裂圖謀和“台獨”以強烈震懾,對遏制“台獨”分裂、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進入新世紀以來,大陸的國防現代化和軍事建設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中國軍隊緊緊圍繞能打仗、打勝仗,推進軍事鬥爭準備,遂行一系列重大軍事行動,大大提升了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能力。過去台灣方面曾密切關注和廣泛討論的議題,如今兩岸軍力對比或軍力平衡等早已成為歷史。而今天島內談及大陸對台軍事鬥爭實力時,關注點也早已不是大陸是否具備非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的能力,而是台灣能夠撐住幾天的問題。問題轉換的本身已經說明大陸對“台獨”的軍事威懾已經產生壓倒性優勢。
對島內“台獨”分裂勢力的分裂圖謀和分裂行徑進行強大威懾和遏制的根本目的,是要確保不發生“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以便維護和平統一的前景。在保持強大“威懾力”的同時,大陸有充分的信心和足夠的耐心通過增強對台灣同胞的“吸引力”來實現和平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兩岸同胞要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③自從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確立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以來,大陸一直致力於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的最終完全統一。即便是在李登輝和陳水扁進行“台獨”分裂活動異常猖獗、將兩岸關係推到危險邊緣的時候,大陸也努力維護著和平統一的前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大陸始終認為台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同胞,“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和平統一最有利於維護兩岸同胞的福祉,最能夠在統一後實現台灣的長治久安。正因為如此,大陸才一再說明“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台灣同胞”。④
從某種角度上看,堅持和平統一比用非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需要更有信心、更有魄力、更有定力。大陸始終堅信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不可改變的歷史潮流和趨勢。1987年以來兩岸開放交流的實踐充分證明,祖國大陸對台灣同胞是有吸引力的,而且這種吸引力越來越強。從經濟上說,大陸是台灣地區最大的交易夥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依存度多年維持在四成左右,兩岸的經貿關係已經非常密切。從人員往來和社會交往來說,近二三十年來,每年往來大陸的台灣同胞都呈上升之勢,維持在數百萬人次之多。2016年民進黨上台後,儘管民進黨當局百般阻撓,但台灣同胞參與兩岸交流、共享大陸發展機遇的熱情不減,每年都有600萬人次左右的台灣同胞往來大陸。隨著兩岸同胞交流的增多和往來的頻繁,台灣同胞對大陸的瞭解越來越多,理解越來越深,認可度也越來越高。特別是民進黨當局上台以來,大陸出台的“31條”、“26條”等一系列惠及台灣同胞的措施,更加增加了對台灣同胞的吸引力。
民進黨當局對兩岸日益頻繁深入的交流無比恐懼,擔心台灣在兩岸吸引力的競爭和比拼中敗下陣來,企圖將兩岸十幾年來形成的“開放式”交流格局拉回到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的“限縮式”交流格局,於是採取一系列的手段來阻擾、限制和打壓台灣同胞赴大陸交流。民進黨當局想方設法要降低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存度,通過“反滲透法”對參與兩岸交流的人士威逼恐嚇,不遺餘力抹黑“一國兩制”和大陸的社會制度,實際上反映出的是民進黨當局面對大陸越來越強大吸引力的一種焦慮和近乎歇斯底里式的抵觸。
因此,分析台海變局需要辯證思維,不能就事論事,就台灣論台灣,就民進黨論民進黨,而是應該將當前的台海局勢置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民族復興、國家統一的大勢中來看待。當前台海局勢的複雜嚴峻,何嘗不是民進黨當局看到兩岸統一的歷史必然性和“台獨”的機會越來越渺茫的情況下的一種孤注一擲?過去民進黨很多人提及統一時大都認為“不現實”、“不可能”;當提到“台獨”的時候,他們有人認為“可以等”、“有機會”,等大陸“崩潰”,等美國“援救”。但是,當他們發現大陸的威懾力不斷增強和吸引力不斷增大,兩岸2008年以後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局面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當中國的崛起已經成為現實的時候,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表示“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的時候;民進黨當局認為必須要抓住美國將中國視爲戰略競爭對手、中美關係惡化的最後機會,加緊推動“台獨”分裂進程。島內極端“台獨”勢力甚至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給蔡英文當局施加更大的壓力,這才是台海形勢變化如此複雜嚴峻的實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