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加快建設“演藝之都”。
實現法治澳門、活力澳門、文化澳門、幸福澳門,是政府的施政發展願景。可見政府業已認識到文化的潛在力量,這是可喜現象。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印發了《關於促進旅遊演藝發展的指導意見》,將推進旅遊演藝的轉型升級作為首要任務。2023年初,著力打造‘演藝之都’”首次寫入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上海早在2017年就提出打造“亞洲演藝之都”的目標,以“年均四萬場演出”作為硬指標,上音歌劇院、上海大歌劇院等一批劇院建設建成按下快進鍵,致力於“亞洲演藝之都”的建設。近年西安、杭州、深圳等地也相繼提出建設“演藝之都”的目標,依託自身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優勢,形成運作順暢的完整產業鏈,取得不俗的經濟文化效益。
相比京、滬、深等大經濟體量城市,澳門建設“演藝之都”,具備自身的獨特優勢。面積不大的澳門,既有一方水土滋養,更有五百年人文沉澱,並由此構築了繽紛絢麗的文化品相,釀造出別緻的人文景觀。澳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文藝氣息濃厚。這座安全高效、旅遊休閒產業發達的國際大都市,擁有豐富的文旅融合運營經驗。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數量龐大,蘊藏著巨大的文化消費需求,對演藝產品和市場需求量大。得天獨厚的城區世遺資源,加上種種利好產業基礎和政策因素,匯聚成一股前進力量,推動著並加快了澳門從“文藝小城”走向“演藝之都”的步伐, 為澳門打造“演藝之都 ”提供了絕佳機遇。建設演藝之都,可以視為乃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目標指引下的重要部署,希望成為第六屆政府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措施。
澳門是祖國掌上明珠,是一方寶地。也是一方文學熱土、一塊文化沃土。五百年來,澳門被宗主地文化嶺南文化和自身獨特的“澳門文化”所浸潤所涵養,積澱呈“小而精”、“小而美”、包容多元、內蘊精彩的澳門文化。在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轉型的進程中,勢必促進演藝產業再次勃興,贏得各地遊客“另眼相看”直至“過目不忘。”國際幻彩大巡遊活動是澳門的品牌節慶盛事,自2011年以來已舉辦至第十屆。“2024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在澳門舉行,吸引了80餘支來自世界各地的巡遊隊伍、約1800名表演者參與,為各地遊客和本土居民獻上精彩炫目的文化盛宴。2023年4月至5月舉辦的第33 屆澳門藝術節,推出超過100 場演出、藝術展覽和各項延伸活動。同年10月至12月,第五屆“相約澳門——中葡文化藝術節”舉辦,推出中國與葡語國家藝術年展、中國與葡語國家電影展、銀娛社區傳統歌舞表演等7 個項目70 場活動,近600名演藝人員參與,多角度展現澳門多元文化的豐富內涵。去年以來,澳門成功舉辦了近500項、超1200場次的大型演出,其中僅流行音樂演唱會一項就超過150場,涉及海內外藝人及藝人團體70多個。今年春節期間,澳門舉辦了“龍騰舞躍賀新春”等多場演藝活動,並推出“樂韻悠揚大三巴”音樂會,吸引了大批旅客前來觀演。
以上非官方不完全統計,彰顯了澳門演藝活動的活力、魅力和吸引力,體現了澳門的資源優勢,亦可視為吸引各地遊客的一大文旅優勢。時至今日, “演藝之都”已然澳門的一張具備文化和商業號召力的新名片。各類國際性流行音樂演唱會、古典名演奏會、舞台劇等文藝活動輪番上演,吸引著世界各地同道及文藝愛好者慕名而來。某些場次的排練、演出甚至出現萬人空巷、一票難求的盛況,印證了文旅產業的巨大市場,昭示了澳門發展文旅產業的廣闊前景。
對澳門來說,每天絡繹而來的各地遊客,本身就是巨大商機和發展演藝市場的重要基礎。對不同層次不同消費需求的遊客而言,他們遊覽澳門,更希望深入欣賞澳門。在他們蒞澳休閒娛樂、觀光購物期間,如果能夠觀摩、欣賞到愉悅身心或開拓視野或震撼人心的文藝表演,不啻美妙而難忘的文旅體驗。
站立全球高度看,打造演藝之都,多為城市發展的戰略組成,是城市在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到相當程度時,文化事業發展的必然追求,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現。澳門建設演藝之都,固然離不開自身厚實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文化優勢,更離不開合理科學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卓有成效的規劃和政策措施,將極大限度地釋放活力,加快促進演藝之都的建成,進而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是澳門的發展定位。諸如美食之都、體育之城以及演藝之都,各有亮點動力,都將為澳門的發展添光增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