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3日電(評論員 余永勝)歷時三年、由20名頂尖級歷史學家參與的中日曆史共同研究,終於有了成果。12月24日,中日歷史共同研究委員會在東京舉行第四次會議,並公布了研究報告的總論部分。總論確認了以下兩項重要共識,一是日本當年對中國進行的戰爭是侵略戰爭,二是日軍攻陷南京後存在大屠殺行為。
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這兩個結論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如果這樣的結論還能作為“研究成果”,那“太陽從東方升起”這個命題,也可以作為科研課題了。中國公眾出現這樣的認識,是很正常的。但稍微了解日本社會的人都知道,要想讓相當一部分日本公眾接受這樣的結論,還真的需要一個過程。這“一部分日本公眾”並非指“一小撮右翼分子”,而是指受到歪曲歷史觀教育的普通民眾。雖然這部分人的數量難以精確統計,但從媒體和輿論的反應來看,也絕非是個小數字。其實,兩國歷史學家費盡周折,耗時三年還要論證這兩個結論,這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
許多中國人可能會感到匪夷所思:日本社會如何解釋過去發生在中國境內的中日戰爭呢?兩個國家的政府軍在一方境內作戰,另一方不叫侵略又叫什麼呢?日本社會當然有解釋。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當年日本政府是從種族、地理對抗的角度,解釋侵略戰爭的。這一解釋的大致“原理”是,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意在將東方民族從西方列強的奴役中解放出來,並最終建立“大東亞共榮圈”。這樣的觀點,荒謬性當然不值一駁,但至今卻仍在日本有一定的市場。在此情況下,兩國學者以扎實的史料和公正的史觀,做出“侵華”與“大屠殺”的結論,無疑是非常有意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