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中國新一届領導人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正得到國際上諸多國家和地區的積極響應,但也受到一些國家的誤解甚至警惕。
首先,中國在規劃和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進程中將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國的影響,在美國看來,出于抗衡美國“亞太再平衡”等一系列考慮,中國提出陸海並進的“一帶一路”倡議,一方面在戰略空間上可以實現向西拓展,另一方面也能滿足中國快速增長的能源資源進口需求及急迫的海上通道安全需求。“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為中國提供了在經濟和外交上拉近“本國與南亞、中亞和包括沙特阿拉伯在內海灣國家關係”的機遇,超越長期以來中國對外開放和交往主要面向的東亞及太平洋方向,向廣闊的西部方向大力拓展。
而且,中國將在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之際密切與阿富汗的經濟與商業聯繫,進一步發展與巴基斯坦的關係以打通赴印度洋通道,增強與資源豐富的海灣及非洲國家的互聯互通。另外,歐盟也將成為中國擴大共同利益的工作重點。
從更深層次考慮,“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將使中國的觸角超越西太平洋海域,向南深入南太平洋、向西開闢進入印度洋通道,與美國、印度、日本等國在這些海域的海上力量抗衡。
中國主動出擊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本質上是在美國主導力缺乏、區域合作機制化程度較低的中亞、南亞、中東及其他相關地區推行地區一體化戰略。中國一方面可以避免在東亞與美國的競爭和對抗進一步激化,另一方面擴大自身影響力,以經濟合作為先行力,逐步帶動和整合政治和安全領域的協作。
|